大陸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對臺經濟衝擊效應

大陸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對臺經濟衝擊效應

 

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最近關於大陸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台灣的2455種商品,有論者認為啟動貿易公平調查,利於促進台灣民眾在承認或否認“九二共識”間進行選擇。也有論點以為當大陸對台灣單方面讓利的時代即將結束。顯見,民進黨當局未承認“九二共識”,勢將影響大陸對臺優惠政策實施;台灣社會一般以為,此舉可能是大陸有意結束ECFA之對臺讓利之前奏。

 

這次貿易壁壘調查點名農産品、紡織品等,此皆為台灣相對弱勢産業,大陸要求台灣應重新展開雙方對等貿易,對於貿易障礙提出有效解決。

 

首先,大陸對臺政策轉向“兩岸社會本位”思考。大陸商務部4月12日公告,將對台灣禁止輸陸産品所造成負面影響,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範圍涵蓋農産品、五礦化工産品與紡織品等,涉及2455項商品。這項調查係出自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和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主動提交申請書,請求大陸針對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

 

調查期限至2023年10月12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2024年1月12日。 這也顯示大陸對臺政策轉向“社會本位” ,從“寄希望台灣當局”轉向“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同時其對臺政策也需轉向“社會中心”、“人民中心的政策主軸”。

 

其次,回歸“九二共識”導正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國臺辦發言人宣稱,台灣長期以來對大陸2400多項産品採取單方面限制措施,不許輸臺,對大陸相關産業和企業利益造成嚴重損害。臺經濟部門也宣稱三點聲明釋出善意,表示台灣對大陸物品的進口規範,若符合不危害“台灣安全”及不會衝擊相關産業,可開放進口。台灣陸委會也宣稱台灣願在不設政治前提下,在兩岸貿易議題與大陸磋商討論。

 

民進黨當局仍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作為前提恢復兩岸對話協商。甚至希望在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進行協商,將兩岸經貿問題國際化。然而,大陸在兩岸無“九二共識”前提下,不會與民進黨當局磋商或訴諸WTO的管道;比較可能溝通管道是直接與台灣各種行業協會組織進行對口對話,再向民進黨當局反應或要求開放。這可能也會擴及限制同一類型産品出口,一旦數千種産品皆被普遍性宣告,勢將産生“擴散效應”,更會衝擊台灣産品輸陸類別及數量份額。

 

復次,民進黨當局對ECFA運作“執政”前後立場不一,充滿矛盾對立論述。2010年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領導的“反ECFA”遊行,聲稱要將ECFA擋下、發動臺籍民眾投票決定之。2014年3月爆發“太陽花運動”,也致《兩岸服貿協議》流産。從“太陽花運動”逐漸走向“反中”、“抗中”,意識型態淩駕於經濟理性選擇,政治理想主義踰越經濟務實主義。然而,當民進黨“執政”後也一再宣稱,尊重既往23項協議的基礎,表達希望ECFA持續運作,勿受兩岸政治敵對及關係僵持影響,可謂是“政治激進主義”讓位給“經濟務實主義”。顯見,民進黨當局“執政”前後政策立場,並不一致。

 

再者,中斷ECFA衝擊台灣企業獲利及兩岸産業鏈。ECFA生效以後,台灣制産品進入大陸市場可免關稅下,已爭取到539項産品免關稅,這些産品自2019年出口到大陸金額就高達138億美元,免除關稅後可省下將近9億美元的關稅,總計有2.2萬多家中小企業受益。一旦中斷ECFA,兩岸産業鏈並無法即刻由新南向國家所接軌。此將衝擊台灣中小企業,ECFA早收清單共539項,其中農産品僅佔18項,其餘都是工業相關原料、零組件。

 

這些零組件皆享有關稅優惠,增加其産品競爭力;一旦喪失零關稅減免優惠待遇,增加7%至8%關稅,對台灣社會主要是中小企業而言,將因成本提高而降低競爭優勢。自協議生效後,大陸和台灣獲降稅的産品項目數分別是267項與539項,臺産品項目為陸的1倍多;貿易金額是大陸的4倍多,大陸平均關稅稅率又高達台灣的2倍,已降到零關稅;台灣産業所獲關稅減免,其獲利益其實遠遠超過於大陸。

 

最後,一旦大陸暫停ECFA,將對台灣經濟發展弱勢産業産生明顯而立即影響。台灣有約4成石化産品銷往大陸,並進行加工後再出口;至於對紡織業者衝擊,海關統計截至2022年底大陸是台灣紡織品的第2大出口市場,出口值約12.6億美元、佔出口比重14.23%;ECFA早收清單中紡織品佔138項,2022年出口值10.3億美元,較2021年衰退14%,但仍佔當年度台灣出口大陸比重81.7%。顯見,維持ECFA運作對臺弱勢産業經濟發展,有其十足影響力。

 

檢視馬英九主政時期,兩岸因具有“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雙方簽訂ECFA,後續因服務貿易協議,也因“太陽花運動”干擾無法審議通過,致影響兩岸經貿進一步交流與整合。因ECFA簽訂時具有早收清單,大陸給予台灣單方面讓利,實際上早已免除近3000億關稅,其對台灣益處顯而易見。大陸基於“兩岸一家親”理念,透過“兩岸融合”途徑強化兩岸經貿交流及合作,對臺單方釋出諸多經濟誘因,然台灣卻仍對大陸商品進行限制,此形成極為不公平貿易對待及出口順差,亟需調整改善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