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臺當跼踀就業實效不彰 臺青應思發展天地何在

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

 

民進黨當局近日宣佈要加碼“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二期,引來“選前討好年輕人”的質疑。“方案”第一期投入近百億新台幣卻實效不彰,再推第二期亦無助解決結構性問題。看來,臺青或應展寬眼界,考慮未來發展天地究竟何在。

 

2019年,民進黨當局推出了“投資青年就業方案”,計劃四年投入約95億元(新台幣,下同)經費,將台灣青年失業率對比整體失業率的倍數由2018年的2.28倍降至2倍以下。但據最新統計,2022年台灣15歲至29歲青年失業率仍是整體失業率的2.28倍。

 

儘管如此,民進黨當局仍稱“方案”取得成效,要加碼推出第二期,預算規模則拉升至160億元,無怪被轟“亂砸錢”和拉攏年輕族群選票。

 

民進黨把青年看做提款機已不是一兩天的事。四年前蔡英文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時承諾改善的青年低薪、就業難、買不起房等問題,至今未見顯著好轉。日前民進黨當局又宣佈將義務兵役從4個月延長至1年,配合美國意願將年輕人推向戰場,更令年輕族群心寒。

 

現今台灣青年面臨的發展困局,直接表現為失業率高、企業又缺人才的學用不匹配,當局需著眼島內産業長遠發展,推動産學協同,提高青年人才競爭力。根本而言,則需優化台灣經濟結構,解決能源問題短板,才能讓台灣經濟發展有新動能、新空間。但民進黨當局並未正視台灣經濟與青年處境的真正痛點,只是在一輪輪敲鑼打鼓的“政策紅包”中消耗大筆錢財與民眾信任。

 

也正因如此,許多在台灣一眼望見事業與人生天花板的青年,選擇來到大陸逐夢。大陸市場廣闊、各行業活力充沛,無論小眾的手藝或精尖的專業,在大陸都能找到自己的受眾與平臺。許多臺青提及到大陸發展的第一條理由,便是“有自己的施展空間”。

 

同時,大陸近年持續推出系列惠臺政策措施,為臺青落地大陸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與幫助。無論是擴大對臺招生、保障臺胞在大陸參與職業資格考試和社會保險、擴大臺胞在事業單位就業試點,還是支持和賦能涉臺經濟園區發展,支持臺企同等參與大陸鄉村振興戰略、參評智慧製造等,都在努力讓台灣同胞得到更多的參與感、獲得感和融入感。現今,大陸眾多行業都已有台灣青年把握機遇、嶄露頭角,贏得開闊天地中的精彩人生。

 

島內政客不在乎一次次變換説辭、觍顏漁利,青年的人生卻等不起、拖不起、辜負不起。台灣青年必須深思,短視政客是否值得寄望,發展天地究竟該向何處尋。(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