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祁連山打造生態科研高地助力國家公園建設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5-22 16:46:09 | 來源: 新華社 |
首次拍到5隻雪豹同框、5隻荒漠貓同框、5隻猞猁同框、6隻兔猻同框等珍貴畫面;為雪豹、荒漠貓、黑頸鶴佩戴衛星跟蹤器後放歸;科技賦能,建成祁連山國家公園空天地一體化生態監測體系……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科研高地”建設研討會近日在青海西寧舉辦,會議全面總結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生態科研高地建設的成績和經驗,與會各界專家對祁連山打造生態科研高地建言獻策、把脈問診,並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進行了野外科學考察。
4月16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皇城蒙古族鄉,一頭牦牛在祁連山腹地的草場上活動(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
祁連山位於中國西北部,是青藏高原最大的邊緣山系,是中國西北乃至全國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具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分佈著雪豹、荒漠貓、黑頸鶴等旗艦物種的棲息地。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局長李曉南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青海省將生態科研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充分依託祁連山國家公園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多樣的生態系統,積極研究探索國家公園建設思路,以建設生態科研高地作答,在實現生態保護力度最大化上取得豐碩成果。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服務保障中心主任劉德銘介紹,祁連山國家公園從一開始就將生態科研高地建設擺在關鍵位置,構建了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覆蓋面積達8000平方公里,實現了對水、土、氣、生物等各項生態指標的實時監測和數據的高效穩定傳輸。
2018年4月14日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拍攝的雪豹。(新華社發)
為摸清園區生物多樣性“家底”,祁連山國家公園先後開展了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源調查,共記錄到高等植物1487種、野生脊椎動物401種、大型真菌203種、無脊椎動物679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2種、重點保護動物96種。調查還發現了昆蟲新種14種、中國新記錄10種、青海省新記錄228種;祁連山鳥類新記錄9種。
為推進旗艦物種保護研究,祁連山國家公園對4隻雪豹、10隻荒漠貓、38隻黑頸鶴個體開展追蹤監測,總結了園區黑頸鶴繁殖和遷徙路線等方面的規律,填補了中國在雪豹、荒漠貓活動範圍和遷徙路線等方面的研究空白。
2018年6月4日青海省雪聯青藏高原自然保護中心科研人員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使用紅外相機拍攝的黑頸鶴孵化影像。(新華社發)
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二級巡視員肖紅表示,持續有效地開展國家公園內自然資源本底調查、生態系統機制研究、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等科研工作,可以全面掌握各個生態系統間的複雜關係,為國家公園建設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紮實的科學支撐,全面提升園區內生態系統保護水準。
在高新技術運用方面,祁連山國家公園大數據中心的建成實現了自然資源數據庫與感知系統的融合共享,構建了基於人工智能的野生動物在線識別分析體系,建立了具有園區特色的智慧巡護系統,提升了典型生態類型動態監測分析與應用能力。
此外,園區與青海省氣象局合作,連續6年發佈《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公報》,有效提高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監測感知能力和生態保護管理能力。
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楊銳在題為“荒野保護:國家公園建設的前沿問題”(線上)主旨報告中説:“生態保護是一種實踐,需要科學研究做基礎。只有這樣,我們的決策才是一個科學的相對準確的決策。”祁連山生態科研高地建設,為推動祁連山國家公園高品質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李曉南表示,青海省致力於將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區域,生態系統修復、生態價值實現和自然教育展示樣板區域,國家公園創新體制正為祁連山生態保護注入新動能,也為生態科研高地的建設發展帶來新機遇。(呂雪莉、李彥南、周盛盛)
相關新聞
- 2023-05-22中國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持續恢復
- 2023-05-22聯合國機構呼籲加快落實“昆蒙框架”
- 2023-05-22動畫: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多了新朋友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