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媒體“太行山行”:感受山鄉之變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3-05-26 11:34:31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鄭州5月25日電 (記者 韓章雲)“這次(行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郭亮村、花石村。”在連續走訪了幾個太行山沿線村落後,台灣《聯合報》的黃雅慧談了自己的見聞感受。
黃雅慧的感受,源於“太行山上看鄉村振興”兩岸媒體豫冀行聯合採訪活動。連日來,她和採訪團赴河南濟源、焦作、新鄉、安陽四地,沿著太行山脈,感受山鄉之變。
靠山“吃”山
巍巍太行綿延縱橫,太行山區曾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如今,太行山沿線各地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在山中開闢“致富路”。
冬淩草,是豫北太行山一代常見的野生植物,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其中濟源冬淩草因種群獨特、品質地道被授予“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如今,濟源冬淩草産業已發展成為集種植、研發、生産、商貿、旅遊、文化一體化的三産融合發展新格局,曾經不起眼的野草,已是當地民眾的“致富草”。
位於濟源的河南濟世藥業有限公司是業內冬淩草相關藥品研發、生産的龍頭企業,黃雅慧和採訪團一起走進該企業,品冬淩草茶、嘗冬淩草含片、進入生産線看冬淩草如何從草變藥,並詳細詢問冬淩草相關藥品的銷售額、帶動村民增收情況。
靠山“吃”山的還有濟源承留鎮花石村。花石村地處“森林氧吧”--濟源南山森林公園入口處,該村充分利用丘陵山地地形,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多元化鄉村經濟,全年實現“春可賞梅、夏可玩水、秋可採摘、冬可滑雪、夜可觀光”。2022年,該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8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
“回歸”大山
步行穿鑿在太行山懸崖上的挂壁公路“郭亮洞”,兩岸媒體人連連稱奇,沿途太行風光也如畫般映入媒體人的眼簾。
位於新鄉輝縣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的郭亮村,曾被絕壁峽谷阻礙下山之路千百年。為打通出山之路,20世紀70年代,該村舉全村之力,歷時5年,硬是在懸崖上鑿開了一條長1000余米、有36個“天窗”的挂壁公路。
路通了,郭亮村獨特的風光也開始被外人所知,遊人紛至遝來。46歲的李軍成在外務工多年後又回到海拔1700米的郭亮村,他把家中祖宅改造成民宿。
“今年以來,民宿入住率很高,週末、節假日都需要提前預訂。”李軍成説,曾經為了生存逃離大山,如今“回歸”大山為自己帶來了新出路。
“回歸”的還有河南溫縣陳家溝村民。陳家溝是太極拳發源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太極拳(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朱天才的“天才太極院”就坐落在村子一隅,在外教拳大半生,他回到村莊,樂於與海內外慕名前來的太極拳愛好者交流切磋。
面對兩岸媒體,朱天才細緻地講述了三次赴臺交流的情景。首次來到太極拳發源地,台灣東森電視臺的劉依晴特意換上太極拳服裝,認真地跟著拳師練習太極拳,她説這是一次難忘的體驗。
山鄉之變
太行山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備受此次兩岸媒體的關注。譬如,在富士康濟源廠區,兩岸媒體聚焦企業訂單量、員工薪資待遇等問題;在郭亮村、林州止方村等,兩岸媒體關注民宿價格、入住率等問題。
談及此次太行山之行,來自台灣東森新媒體ETtoday的蔡儀潔説,她對焦作雲臺山印象深刻,“雲臺山獨特的地貌和風光非常漂亮,走在峽谷之中看山看水,整個心情都會變得開闊,此外當地的民宿將現代感和藝術感融入其中,很不錯。”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的曹婷介紹,一路所看所聽,刷新了她對河南的認知,她將著重報道河南人如何靠自己的雙手打造一片新天地,讓鄉村變得更美好。(完)
相關新聞
- 2023-05-25福建漳州首個台灣同胞聯誼會客廳揭牌
- 2023-05-25臺籍代表委員走進在瓊臺企開展調研 促兩岸融合發展
- 2023-05-2519支台灣龍舟隊伍將角逐海峽兩岸龍舟賽
- 2023-05-25出席“2023京臺美麗鄉村論壇”的台灣嘉賓參訪團順利抵達北京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