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臺青轉場忙:跟著政策走,才能下好“先手棋”

在“北上”北京、“西進”四川成都後,台灣青年李偉國又“南下”廣東珠海,擁抱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北上’‘西進’‘南下’轉場忙,並不是‘瞎折騰’,台灣青年‘登陸’一定要跟著大陸政策走,這樣才能搶抓機遇,下好‘先手棋’。”在16日于廈門舉行的第二十一屆海峽青年論壇上,在大陸臺青創客圈小有名氣的華燦工場董事長李偉國分享了自己的“登陸”體會。

 

2008年,李偉國第一次“登陸”,“母親帶著我和弟弟來大陸與父親一起過春節,當時就覺得這塊土地充滿了機遇,從此就和大陸結下不解之緣”。

 

2016年,李偉國下定決心來大陸發展,“是因為在台灣工作五年,看到了‘天花板’”。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在台灣做生意,很難會想著到台灣以外的地方發展,但在大陸做生意,各省市跑再平常不過;在台灣可以預期五年甚至十年後自己的樣子,但在大陸似乎沒有“天花板”。

 

在“登陸”第一站北京從事房地産一線置業顧問一年後,李偉國以合夥人兼總經理身份,加入兩岸青年創業孵化器——華燦工場·北京空間。在他看來,選擇加入華燦工場,是在自己創業的同時,能幫助更多有意來大陸發展的台灣小夥伴成就夢想。

 

2018年10月,李偉國將華燦工場開到成都。“臺青在北上廣創業,會有較高的成本投入,一旦失敗就難重整旗鼓。如果在西部孵化項目,能以最小的代價‘吃螃蟹’,有更強的底子做市場拓展和轉型升級。”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2020年9月,華燦工場·珠海空間啟用。李偉國認為,未來十年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必定能超越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我們台灣青年一起為這樣的未來努力”。

 

“呼應京津冀一體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和長江經濟帶的佈局,讓更多台灣青年共享大陸發展機遇。”李偉國告訴記者,2022年,華燦工場在江蘇昆山成立華燦設計中心。截至目前,華燦工場已吸引超過千家企業進駐,其中台灣企業95家。

 

在北京、成都、珠海等城市來回辦公,李偉國的生活“累並快樂著”,“緊鑼密鼓的節奏正是為了抓住機會,大陸市場大,人口也多,競爭自然強;‘登陸’臺青下好‘先手棋’,加上各地政府惠臺政策落實落細和對臺青的關照,才能有優勢”。

 

“認準了就要紮根,融入這裡的生活,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李偉國認為,兩岸青年各有所長,要加強互學互鑒,深化合作,攜手共贏未來。“台灣的商業理念、模式好,還是需要與在地合作,與大陸青年合作才容易打破僵局。”

 

“登陸”發展步入第七個年頭,李偉國希望台灣青年朋友尤其沒來過大陸的朋友“一定要來大陸看一看”,“只有你親身來到這裡,才能有深刻的體會”。他説,移動互聯網、電商直播、中國航天等每一個巨大的轉變,都直接發生在身旁,“我們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親歷者”。

 

對於已經決定要來大陸發展的臺青,李偉國表示,無論是學習、實習、就業、創業,“歡迎來找我,我們繼續深聊”。( 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