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碳普惠平臺興起 助力中國人低碳生活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7-03 11:23:22 | 來源: 參考消息網 |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日報道,過去兩個月,北京工業大學二年級學生曼迪·陳(音)一次不落地把自己的照片上傳到淘寶上。照片中的她有時自帶杯子在星巴克咖啡連鎖店自拍,有時是在爬樓梯,還有時是在關燈。
上傳照片幾分鐘後,她會從這款購物應用獲得積分獎勵。在首次連續7天勤勉地上傳照片後,陳用獲得的積分從淘寶上兌換了十幾卷可生物降解垃圾袋。
報道稱,陳使用的是阿裡巴巴集團去年8月推出的“88碳賬戶”平臺,這一平臺致力於幫助逾8億淘寶用戶採用可持續生活方式。該平臺對採取70多種低碳行為的用戶進行獎勵,這些行為從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購買二手物品不一而足。
報道注意到,隨著中國全力以赴兌現承諾——即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地方政府和企業正設法在個人層面減排。
柏林智庫熱或冷研究所2021年發佈報告稱,2019年中國公民的人均生活方式碳排放量為5噸,略高於加拿大人均水準的三分之一。然而,中國的14億人口使2019年該國生活方式碳足跡總量達到加拿大的13倍。
報道稱,這導致了像88碳賬戶這樣的個人碳核算平臺的興起,這些平臺是基於一種名為“碳普惠”的更大的碳交易機制開發的。碳普惠最早于2015年由廣東省政府推出。它旨在鼓勵個人、家庭和中小企業脫碳。
居民個人可以通過在地方政府和企業開發的網站和應用程式上設立賬戶,參與碳普惠。與88碳賬戶一樣,這些網站和應用也會根據個人的可持續性生活方式選擇,對他們進行積分獎勵,這些積分可以用於購物打折或公共服務。
社區和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啟動植樹造林計劃和屋頂太陽能裝置等碳減排項目參與碳普惠。一旦這些項目獲得批准,它們就可以利用所獲得的積分來抵消自身的排放,或者將它們賣給需要碳抵消的其他社區和企業。
北京綠普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陶嵐説:“數字化是碳普惠的基礎。”她説,隨著應用程式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個人不可避免地會留下數字足跡,這使微信和支付寶等無處不在的超級應用很容易收集與他們碳足跡相關的個人數據。
能源基金會(美國)北京辦事處説:“消費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整體綠色轉型的一個重要方面。”它還説,社會的低碳轉型將有效減少排放,為國家實現凈零排放目標作出貢獻。
報道説,懷著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地方政府正在開發自己的碳普惠平臺。去年5月,平安銀行推出了個人碳賬戶平臺,根據客戶的支出模式計算客戶的個人減排量,並獎勵用戶的綠色行動。
相關新聞
- 2023-06-26“個人碳賬戶”助力減排 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 2023-06-06多元化碳交易加速中國“雙碳”目標進程
- 2023-04-04中國首個農業農村低碳發展報告發佈
- 2022-12-22氣候變化綠皮書:中國大部分城市碳排放與經濟已出現脫鉤趨勢
新聞推薦
- 關稅高企 捷豹路虎暫停對美出口2025-04-07
- 從雙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外資來粵何以“不見外”?2025-04-07
- 珠海深度遊+香港無縫中轉 “經珠港飛”首航團啟程2025-04-07
- 乙巳(2025)年清明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縉雲舉行2025-04-07
- “文化的血脈始終將我們緊密相連”2025-04-07
- 一條漫漫“回家路”,他們走了40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