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底棲動物種群生態修復評價有國標了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7-05 11:57:33 | 來源: 科技日報 |
4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北海局獲悉,由自然資源部北海生態中心負責牽頭制定的中國首個海洋底棲動物種群生態修復效果評估技術國家標準《海洋底棲動物種群生態修復監測和效果評估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佈,將於2023年9月1日正式實施。
《指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提出,由全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83)歸口,提出了海洋底棲動物種群生態修復監測和效果評估的工作程式、現場監測調查和效果評估等方面的指導和建議,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海域內開展的海洋底棲動物種群生態修復監測和效果評估工作。
自然資源部北海生態中心正高級工程師溫國義介紹,該技術指南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可操作性和適用性,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確保了海洋底棲動物種群生態修復監測和效果評估工作有標可依,為促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將有效地引導和促進海洋底棲動物種群生態修復工作科學健康發展,從而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據了解,5家起草單位共計15名專家參與標準制定,標準起草單位包括自然資源部北海生態中心、山東省海洋科學研究院、自然資源部東海生態中心、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山東省漁業發展與資源養護管理總站。
標簽:
相關新聞
- 2021-10-18中國重點保護1101種野生植物
- 2023-06-08保護海洋環境,向塑膠垃圾説不
- 2022-09-20數讀十年來中國自然資源事業發展成績單
新聞推薦
- 關稅衝擊之下,如何辦好自己的事?2025-04-11
- 晶片國産化率超九成 全國首個“四算合一”算力網絡調度平臺建成2025-04-11
- 一館連兩岸 家書續情緣2025-04-11
- 臺青施品卉榮獲“南昌市三八紅旗手”表彰2025-04-11
- 台灣科技館首秀電博會 助推兩岸高新科技融合2025-04-11
- “逐夢浙裏·創享未來”2025兩岸青年微短劇網絡大賽啟動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