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治愈”一座千年古墓 守護兩岸文化根脈

近日,《民主與法制時報》在頭版導讀、第八版專版刊發《“治愈”一座千年古墓 守護兩岸文化根脈》。全文報道如下:

 

廈門:“治愈”一座千年古墓 守護兩岸文化根脈

 

在廈門市海滄區青礁村,有一座涉臺文物古跡——“開臺王”顏思齊祖陵顏慥墓。過去,古跡周邊環境雜亂,現如今,顏慥墓的修繕改造已經完成,周邊環境煥然一新。

 

顏慥墓保護取得的顯著成效,得益於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檢察院同文物主管部門建立的涉臺文物保護會商機制,同時也是該檢察院近年來依法保障臺胞臺企合法權益、增進兩岸民生福祉和提升司法服務工作的一個縮影。

 

以公益訴訟

 

依法推動涉臺文物修繕

 

2022年初,海滄區檢察院部署開展涉臺涉僑文化遺産保護專項監督活動,對轄區內8處涉臺文物保護情況開展走訪和現場查看。

 

在履職過程中,檢察官發現,青礁村涉臺文物顏慥墓保護情況堪憂:周邊環境雜亂,涉臺文物古跡保護標誌傾倒未及時恢復……海滄區檢察院依法以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立案調查,避免社會公共利益繼續受到損害,並主動作為,協同文物主管部門一同現場查看確認事實,多次與相關行政機關召開磋商會議,就存在問題會商解決方案。相關行政機關迅速組織力量,協調並督促整改發現的問題,提升墓地周邊環境。修復施工過程中,海滄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和辦案人員多次進行現場走訪,檢查保護措施的執行情況。

 

召開聽證會

 

臺胞現場評議保護成效

 

2022年7月18日,海滄區檢察院在青礁村開漳堂舉行顏慥墓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聽證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文史專家、臺胞代表等參加聽證,針對涉臺文物顏慥墓的整改保護是否到位、修繕改造是否達到成效進行現場評議。

 

“滄海桑田係古今,血脈相連一家親。檢察院以公益訴訟推動涉臺文物修繕令我們十分感動,感謝你們的辛勤付出,圓了我們的一大心願……”眾多海內外顏氏宗親通過視頻和致謝信等方式向海滄區檢察院及相關部門表示感謝。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常務副會長吳家瑩表示,涉臺文物承載兩岸共同情感記憶,印證台灣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檢察機關保護涉臺文物在臺胞中引起積極反響和心靈共鳴,讓更多人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溫度。

 

建立長效機制

 

以“我管”促“都管”

 

在各部門通力協作下,顏慥墓完成了修繕改造。但海滄區檢察院不滿足於此,檢察官在不斷思考:如何做到辦理一案、帶動一片,如何以“我管”促“都管”,同時進一步發揮文物的活化利用價值?

 

海滄區檢察院堅持能動履職,與行政主管部門建立涉臺文物保護會商機制,加強涉臺文物保護管理。海滄區檢察院會同相關職能部門邀請、發動臺胞在內的兩岸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文物保護,共築“檢察監督+臺胞認領+社會共管”涉臺文物保護社會治理新模式,形成區、街、村居、業主和志願者隊伍“五位一體”的保護體系。

 

同時,為了讓涉臺文物“活”起來,讓兩岸同胞情感深度融合,海滄區檢察院充分發揮涉臺文物的教育意義,協同主管部門將顏慥墓和開臺文化公園打造成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服務兩岸融合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利用檢察開放日的契機,邀請臺胞檢察聯絡員為群眾宣講開臺文化……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領悟中華傳統文化和兩岸同根文化。

 

在一次交流座談會上,廈門臺商協會副會長、臺胞青年代表範姜鋒説:“參加現場會,特別感受到血濃于水的感情。願意鼓勵更多的島內青年,加強與大陸青年的融合,把青春獻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

 

“在檢察公益訴訟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發掘出更多的故事。這不僅是宗族的故事,也是兩岸的故事,特別有意義和價值。”集美大學文法學院院長鄭亮教授為海滄區檢察院的做法點讚,並提出建議,“我們也是故事的演繹者和宣傳者,我們要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故事,講好這個故事,讓我們的生活在故事中美好起來。”

 

原標題:《《民主與法制時報》: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檢察院能動履職守護涉臺文物》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