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朋友圈】臺青創客林昆佑:我在大陸書寫立業好“菇”事

入夏,雨水充沛、瓜果飄香,也是一年中品嘗菌菇的好時節。繡球菌、雞樅菌、黑牛肝菌……在主打菌菇美食的“菇的林”餐廳,形態各異的“山間精靈”在咕嚕咕嚕冒泡的鍋裏優雅地“唱”起主角。這間位於江蘇揚州的特色餐廳,由台灣創業青年、廣運農業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林昆佑負責運營。

 

站在熱鬧的店內,聽到來自食客的誇讚,林昆佑知道自己由幕後到臺前的這條轉型之路,走穩了第一步。出生於台灣的林昆佑,家族早在1925年起就投身菌菇事業。當時,長輩們用新鮮採摘的蘑菇製作成鮮美的調味料,銷路遠達日本、韓國等國家地區。百年之後,“菌菇世家”的事業接力棒傳遞到林昆佑手中,他在江蘇——這個大陸臺商投資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開啟了家族企業下一個百年發展新篇章。

 

初來大陸

 

續寫家族創業“菇”事

 

林昆佑所在家族四代人均從事菌菇行業。父輩接管家族事業後,從事菌菇批發成立了廣運商行,逐步成為台灣前十大菌菇貿易商。一直到1992年,為了擴展事業版圖,林昆佑的父輩開始先後來大陸考察,他們發現大陸不僅有龐大的種植基地,而且整個銷售市場潛力無限。1997年,林昆佑的父親舉家遷移到大陸創業生活,陸續在福建、河南、山東開設了農場、種植菌菇,在江蘇辦起加工廠。

 

2014年,公司在江蘇泰州新設立了菌菇加工廠,林昆佑也來到這裡發展。批發貿易的業務已經熟門熟路,他與哥哥決定繼續創新賽道,探索更多可能性。

 

創新賽道

 

做敢於探索的“菇”勇者

 

在林昆佑和哥哥的嘗試下,公司從“供應鏈”轉為“定制鏈”。2014年,他們在行業內較早地對菌菇處理進行了技術改革:將新鮮菌菇精深加工,經過熟制、調味等工序,開發開袋即食的速凍成品,然後以冷鏈的方式傳遞到廚房。此舉不僅縮減了餐廳的出餐時間,也大大便利了餐飲業者的成本管控。林昆佑的公司很快成為老鄉雞、西貝莜面村等等知名連鎖店的供應商,他迅速抓住大陸發展機遇,進一步擴展企業規模。

 

2022年,林昆佑兄弟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開創自己的餐飲品牌,以“線上+線下”的雙重模式鋪開品牌銷售藍圖。在線上,借助電商平臺販售自己的菌菇産品;在線下,打造菇菌線下門店開拓場景消費。今年5月,主打菇菌主題料理的“菇的林”餐廳落地揚州,從食材的選擇、料理的方式都體現了菌菇健康養生的概念。通過品牌前置化,林昆佑希望“能夠讓企業在下一個賽道上,可以持續地在整個行業裏面領先”。

 

立業江蘇

 

人與城的“雙向奔赴”

 

談及選擇泰州設廠的原因,林昆佑説,“家族經過了多方的考量,希望能把廠子設到江蘇來。首先,泰州位於長三角地區,無論是到南京還是到上海都很方便,這會拉近我們跟客戶接觸的距離。而且,泰州是一個注重發展‘大健康’的城市,與我們的品牌理念不謀而合。”

 

於是,在泰州這方寶地上,來自台灣的百年菌菇企業紮根生長、發展壯大。

 

在泰州設廠期間,林昆佑坦言,受到了多方的支持。尤其借力“蘇臺企業合作聯盟”等平臺的幫助,林昆佑的企業與多家企業聯合成立了“蘇臺農業及食品加工業産業聯盟”。該聯盟集聚了江蘇省內的不少台灣食品製造商,更好地為像林昆佑這樣的青年創客提供交流、溝通、合作的平臺。包括林昆佑在內的台灣企業家還成立了“寶食聯盟”,共同幫助初創臺企在大陸發展。林昆佑希望,通過這個聯盟整合銷售渠道、採購資源、線下客戶等各方面資源,一起拓展大陸的內銷市場。

 

責任在肩

 

為臺青來蘇幹事創業助力

 

台灣青年在江蘇立業、紮根,林昆佑作為全國臺企聯江蘇工作區青委會主委、泰州臺協會青委會主委,多次組織臺青線下活動,通過同鄉間的交往讓寶島青年在江蘇更有歸屬感。“多次的活動交流下來,逐漸形成了我們在江蘇的一個‘臺青朋友圈’。”

 

林昆佑介紹道,在江蘇每一座城市,他們都會組織舉辦不同特色的臺青活動:“比如泰州有羽毛球賽、南京有自行車騎行、蘇州有文化月等等,臺青聚集在一起透過這些活動相互認識、交流,極大豐富了他們在大陸的文娛生活,也為蘇臺交流提供了新的交流機會和平臺。”

 

在江蘇,參加“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等等的經歷,則讓林昆佑有機會與行內大咖專家直接對話,他説:“很多青年人也正是通過這些平臺活動,找到了在大陸的創業立業的商業機會與方向。”

 

【臺青朋友圈】臺青創客林昆佑:我在大陸書寫立業好“菇”事

 

(海峽飛虹轉載自蘇臺一家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