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億、33億、180億......這組億級數據帶你看暑期消費熱

13億、33億、180億......這組億級數據帶你看暑期消費熱

 

暑期已經接近尾聲,但由出遊、看演出、觀影組成的暑期三大熱門消費場景熱度仍在持續。目前,2023暑期檔電影總票房已達187億,演出市場票房已超過33億。2023年暑期旅遊等服務消費明顯回暖,對消費擴大作用明顯。

 

180億——暑期檔電影市場復蘇強勁

 

暑期檔通常是全年電影市場最豐富的檔期之一。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8月21日中午12時,2023年暑期檔總票房達187.95億,持續刷新中國影史暑期檔最高票房紀錄,總人次達4.60億,總場次3125.2萬。電影市場熱度持續狂飆。

 

13億、33億、180億......這組億級數據帶你看暑期消費熱

 

今年暑期檔排片多達147部,故事涵蓋懸疑、戰爭、古裝、科幻、體育、勵志、喜劇、青春、動畫等多種類型,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選擇。文學評論人韓浩月認為,今年暑期檔出現了多部品質過硬的作品,觀眾觀影熱情高漲,行業競爭也處於良性狀況,由此帶來的數據含金量頗高,這是多方利好因素匯聚所帶來的結果。

 

不少業內人士也發現,無論是淘票票購票觀眾評分還是豆瓣影迷評分,都顯示出今年暑期檔影片的品質有明顯提升,大量觀眾也因此“被召回”。相關數據顯示,暑期檔裏有52.7%的觀眾是今年第一次走進電影院。同時,年觀影量達5次以上的資深影迷佔比也明顯提升。這一現象説明低頻用戶的觀影習慣正在重新培養,高頻觀眾的基本盤也得到了鞏固,中國電影市場正在穩步、健康地走向復蘇。

 

33億——“演出熱”跨城消費拉動效力強

 

今年的暑期儼然成為演出市場的爆發期。人氣歌手演唱會場場爆滿、品牌音樂節百餘場官宣、livehouse(小型現場演出)上座率穩步提升,演出市場供給側火力全開。

 

13億、33億、180億......這組億級數據帶你看暑期消費熱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檔(6月1日-8月20日)演出市場票房為33.21億元。其中,音樂類佔比93.2%,共30.96億元,音樂類中又以演唱會為主,共計26.43億元;戲劇類佔比2.9%,共9554.5萬元;曲苑雜壇類佔比2.8%,共9263.9萬元;舞蹈類佔比1.1%,共3599.5萬元。

 

從演出內容上來看,整體音樂品類(演唱會/音樂節)最受歡迎,演唱會演出場次同2019年基本相當,但大型項目增加,場均的觀演人次和演出場次較之前均有明顯增長。今年暑期livehouse表現出了極強的增長性,成為年輕用戶最喜好的品類之一。

 

線下演出在帶來門票收益的同時,也為地方的旅遊、住宿、餐飲等關聯業態增添了消費新動力。

 

為一場演出而赴一座城。比如TFBOYS“十年之約”演唱會,跨城觀演是主流,外地購票用戶佔比達83%。該演出前後,西安住宿線上提前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尤其是8月6日-7日出行總訂單量同比增長738%;門票收入3576萬元,直接帶動4.16億元的旅遊收入。

 

13億——暑期旅遊市場展現新活力

 

2023年暑期旅遊市場熱度預計全面超過2019年同期。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在大中小學生放假最為集中的7—8月,國內旅遊人數預計將達到13.31億人次,佔全年國內旅遊出遊人數的20.18%。

 

13億、33億、180億......這組億級數據帶你看暑期消費熱

 

全國鐵路暑運客流持續保持高位運行,7月1日至8月21日,已累計發送旅客7.01億人次,其中,8月19日發送旅客1568.6萬人次,再次刷新暑運單日旅客發送量歷史新高。全國鐵路日均開行旅客列車達10444列,較2019年同期增長15.8%。

 

作為暑期旅遊市場的消費主力,學生客群與親子客群的大幅增長是暑期旺季模式回歸的重要標誌。去哪兒網數據顯示,18歲以下、34—43歲這兩個群體出遊佔比最高,兩者相加超過五成,其中兒童佔比達到10%。此外,暑期“人生第一張機票”的預訂量超過疫情前,新旅客中兒童旅客增長明顯,“遛娃”需求成為暑期消費增長新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跡、博物館等成為熱門“打卡地”。許多博物館根據自身場館特色策劃推出一系列形式多樣的陳列展覽和教育活動,通過適當延長開放時間等方式,更大限度滿足公眾參觀需求。部分場館還配套提供餐飲服務,滿足遊客在週末夜間來館的不同需求。觀眾參觀完之後,還可以繼續到周邊的商圈去進行消費,激發夜間經濟活力。

 

策劃:劉娟

 

監製:唐心怡

 

編輯:周佳苗 

 

設計:王亞婧

 

統籌:張琦

 

校對:孫惠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