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恢復“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8-29 11:18:30 | 來源: 人民日報 |
展讀中國經濟“半年報”,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5.5%。對中國經濟恢復走勢,國內國際普遍關注。
“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習近平總書記7月24日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作出戰略判斷和全面部署。
我們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既縱向看,又橫向看,在國際比較中,深刻理解這一戰略判斷,堅定信心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
看成績——
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
深刻理解中國經濟恢復“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首先需要分析和看清經濟運行中的亮點。
梳理上半年成績單,外貿“新三樣”表現亮眼。
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外貿“新三樣”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數字背後,是外貿加速提質增效,産業升級厚積薄發,“中國智造”勢頭強勁。
拿新能源汽車來説。7月3日,中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廣州廣汽埃安生産線下線。從第一輛到第1000萬輛,用了27年;從第1000萬輛到突破2000萬輛,僅用了17個月。在長三角,1分鐘,5輛新能源整車組裝完成;4小時車程內,一家新能源整車廠能解決所需配套零部件。
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行駛在中國。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站報道説,得益於政策支持、良性競爭和樂於接受新興技術的消費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短短數年實現極具競爭力的轉變。
實體經濟是中國發展的本錢。向全球提供50%的風電設備、80%的光伏組件設備,大大降低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首艘國産大型郵輪圓滿完成首次試航,全球最大江海聯運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交付,福建艦下水一週年,造船業“三大明珠”熠熠生輝。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邁出新步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取得新進展,這個“本錢”愈加沉甸甸。
綠色發展是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又一個突出亮點。
看一條大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湖北宜都,化工廠從長江邊退到産業園;湖南嶽陽,捕魚人變身護魚人;安徽銅陵,碧水中又見江豚。長江“十年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果,幹流水質連續3年保持Ⅱ類。
上半年,中國整體空氣品質優良率保持較高水準;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發展的“含綠量”更高,萬里河山多姿多彩。
量的合理增長夯實“穩”的基礎,質的有效提升激發“進”的動能。年中盤點“亮點”,值得細品的還有很多。
比如,國産電影票房攀升背後的文旅大市場。
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同比增長52.9%,觀影人次增長51.8%;截至8月18日,2023年暑期檔總票房達178億元,票房前6位均為國産電影。電影熱伴隨文旅熱、打卡熱,新體驗拓展消費新場景,前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3%,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0.3%。銀幕光影,院線內外,映照文旅産業蓬勃發展,彰顯消費市場活力。
比如,中歐班列“加速跑”激發的開放新動能。
“小到商品百貨,大到機械設備,啥都能運。”義烏西站調車長杜眸很自豪。7月29日,X8020次中歐班列從義烏西站駛出,奔向西班牙馬德里。至此,今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萬列。前7月,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8.06萬億元,增長7.4%;與東盟貿易總值為3.59萬億元,增長2.8%。鋼鐵駝隊,馳而不息,暢通國際物流通道,帶動沿線地區經濟回升向好。
一個個“新亮點”印證無可置疑的“絕對成績”。今年夏糧總産量2923億斤,全國早稻總産量增長0.8%,前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7月份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5.7%,三次産業穩步發展;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678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8%,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殊為不易的“相對成績”,是觀察中國經濟的又一扇窗口。
加快補短板,釋放巨大需求。
上半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26萬個,惠及742萬戶;2021年以來,東部省份和中央單位在脫貧地區打造了2300多個鄉村振興示範村。短板也是潛力。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為産業再佈局和梯度轉移提供騰挪空間,中國仍處於總需求較快釋放階段。
下好先手棋,防範化解風險。
持續推進中小銀行兼併重組;嚴格落實政府舉債終身問責制;繼續做好保交樓工作加快項目建設交付……兜牢安全底線,助力平穩發展。
“符合預期,來之不易。”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這是在外部需求走弱、國際環境變化對我不利影響加大、國內週期性結構性矛盾交織疊加、一些領域風險隱患逐步顯現的情況下實現的。
5.5%,是“絕對成績”與“相對成績”的綜合顯現,也是諸多內在優勢相互作用的體現。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有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有産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有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這是正確認識中國經濟形勢的邏輯起點。
看韌性——
放在全球“坐標係”中比較,更能見出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深刻理解中國經濟恢復“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還需把視角放在全球“坐標係”中去觀察。
“全球經濟正從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帶來的影響中逐步復蘇,但尚未走出困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坦言。
國際比較中,更能發現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難能可貴。
——5.5%的增速全球領先,“中國答卷”含金量十足。
外部環境複雜嚴峻。觀察其他地區表現,二季度歐元區GDP同比增長0.6%,歐盟GDP同比增長0.5%,美國GDP按年率計算增長2.4%。“即便考慮到二季度的情況,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當中仍然是最快的。”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説。
再看一組對比。世界銀行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為2.1%,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達5.2%,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1/3左右。
環視全球,中國經濟繼續發展具備多方面優勢和條件。
韌性強,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
C919國産大飛機首次開啟“雙機商業運營”;首臺國産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正式投入商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已具備執行滅火任務能力……中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製造業規模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
潛力大,中國市場空間巨大、前景廣闊。
寧夏銀川蘇銀産業園內,總投資300多億元的寶豐電池儲能項目現場熱火朝天。推廣蘇州工業園區經驗,一個千億元級的清潔能源産業集群加速成長。協調發展取得長足進展,中部和西部地區生産總值佔全國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2年的22.1%、21.4%。
活力足,中國發展動能充沛、動力強勁。
空客將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生産線,寶馬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在瀋陽全面動工,今年上半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增長35.7%。截至目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達1.2萬家;4月份登記在冊的民營企業突破5000萬戶。
——核心CPI漲幅基本穩定,供應穩定而豐富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福祉與經濟底座。
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7%。7月份,CPI環比由降轉漲,上漲0.2%,為近6個月來首次轉正;同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3%。如何看待中國CPI漲幅低位運行?
“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受國際油價基數較高、豬肉價格週期性波動影響,國內汽柴油和豬肉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3.5%和26%,是7月份CPI低位運行的重要原因。”付淩暉説,另一方面,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8%,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顯示出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持續恢復。
辯證看,核心CPI漲幅基本穩定,物價始終保持平穩運行,保障千家萬戶小日子安安心心。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7月CPI呈現“環比強、同比弱”“食品弱、服務強”的特徵,環比強在於能源價格反彈及核心CPI環比回暖,同比弱主要是去年基數大漲所致。食品弱和季節性、反常天氣表現、加大農産品進口等因素有關,服務強則反映了居民文化旅遊等相關需求反彈。核心CPI有望在居民消費需求回暖帶動下保持穩定,並逐步回歸合理水準。
相較于中國的物價平穩,美歐國家正經歷幾十年來少見的高通脹,一些發展中國家則受到債務困擾。
IMF預計今年全球總體通脹水準仍達6.8%。歐元區6月份整體通脹率為5.5%,遠高於歐洲央行設立的2%通脹警戒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認為,當地企業遭遇的共同困難是物價高漲導致的成本上升和勞動力不足。
宏觀穩定是稀缺資源。“中國持續推進高品質發展,為動蕩的世界提供了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世界銀行前經濟學家姆旺吉·瓦吉拉表示。
“兩個飯碗”牢牢端穩。糧價是百價之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打好種業翻身仗,全國糧食意向播種面積17.7億畝以上。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能源是工業的糧食,穩住煤炭“壓艙石”,加大油氣增儲上産,形成多元清潔能源供應體系。能源保障有力了,經濟運行就順暢了。
供給優勢更加夯實。一分鐘,110片柔性顯示屏在成都生産,45台冰箱、50台洗衣機、64台空調在合肥出廠。我們有最完整的産業體系、完善的配套能力、日益完備的基礎設施網絡。上半年,620種主要工業産品中,331種産品産量實現增長,增長面超過五成,為穩定國內物價奠定堅實基礎,也為穩定全球物價貢獻力量。
——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20萬億元,頂住了壓力、穩住了規模。
港口,最能觸摸外貿脈動。來自杭州的光伏專列緩緩駛進寧波港,有序轉乘,前往印尼雅加達。上半年,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79億噸,同比增長6%。截至2022年,寧波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連續14年居全球第一。
這個第一不容易。
全球需求疲軟。就拿日常不離身的手機來説,二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同比下降10%。全球市場乏力,中國也受波及,上半年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1.24億台,同比下降7%。
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預計增長1.7%,明顯低於過去12年2.6%的平均水準;全球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持續位於收縮區間。研究表明,10年來“世界開放指數”不斷下滑。
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負重前行,以自身的持續穩定發展為不確定的世界注入了確定性。二季度以來,中國月度進出口規模穩定保持在3.4萬億元以上,出口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保持基本穩定。
“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在互利共贏基礎上擴大同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高水準開放的成效不斷顯現。”上海社科院研究員權衡説。
看前景——
突出“穩”、強化“進”、實現“好”,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高品質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深刻理解中國經濟恢復“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關鍵是要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做好當前的工作。一方面,要看到發展和前進是主流,另一方面,要做好應對波浪和曲折的準備。
經濟發展從來不是一馬平川,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攻堅克難中發展壯大的。這既是歷史規律,也是經濟規律。
習近平總書記7月24日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錨定“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杜絕大水漫灌。有分析人士表示,這份“施工圖”一脈相承、循序漸進,盯住關鍵、謀在長遠,體現了戰略定力與策略活力相統一。
信心比黃金更寶貴。迎難而上、精準施策,就會將一個個“問號”拉直。
——著力擴大內需。
總需求不足,的確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
看消費,上半年市場銷售增勢較好,但6、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有所回落。消費還能持續恢復嗎?
“經濟社會恢復常態化運行後,接觸型、服務型消費率先恢復。但疫情造成的衝擊和影響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消除,消費內生動力仍需繼續加強。”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處副處長鄒蘊涵分析。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消費“主引擎”作用,讓居民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
夜遊梅林古鎮、打卡客家夜市,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文旅融合火熱“出圈”。“‘五一’發了300萬元消費券,帶動5000萬元消費。下半年繼續改造夜間集市,挖掘傳統文化,拓展消費模式。”贛縣區商務局副局長謝強説。
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今年以來各地計劃投入促進家電消費資金超25億元,真金白銀,為大宗消費回暖“添柴加火”;加強金融支持,優化演出賽事活動審批程式,真招實招,為服務消費升級保駕護航;16條舉措,鼓勵引導“村BA”“村超”健康發展,積極發展綠色低碳消費市場,真抓實幹,為新型消費發展營造風尚。
看投資,前7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3.4%,但增速有所放緩。投資的關鍵作用還能發揮嗎?
追根溯源。前7月,製造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7%、6.8%,但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下降8.5%。“投資放緩主要受房地産開發投資影響,基礎設施和製造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較大。”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峰説。
對症開方。“從需求端看,剛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有序釋放,將繼續帶動房地産發展;從供給端看,隨著房地産市場階段性調整逐步到位,供給也會趨於穩定,房地産投資會逐步回到合理水準。”付淩暉認為。
深挖潛力。目前,中國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只有發達國家的20%至30%,投資潛力巨大。重大工程建設紮實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上半年已審批核準固定資産投資項目91個,總投資7011億元;製造業投資持續發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引導企業豐富拓展5G應用場景,深化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發力6G、量子通信、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産業。
——提振企業信心。
當前,一些企業經營困難,發展預期偏弱。
分析利潤。上半年,工業生産穩步恢復,但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工業企業經營狀況能否改觀?
“隨著市場需求擴大、創新動力增強、促進工業發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工業恢復基礎將不斷鞏固,企業盈利狀況有望繼續改善。”付淩暉認為。
分析預期。前7月民間投資下降0.5%,7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3,連續兩個月回升,仍處在景氣臨界值100以下。如何推動社會預期持續改善?
應當看到,受需求不足等問題影響,有的企業信心尚未完全恢復。特別是有的民營企業把不準發展趨勢,投資方向不明。把發揮政策效力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結合起來,一批可操作、能見效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助企業行得穩、行得遠、行得好。
7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佈。
“大家都在熱烈討論。第一時間認真學習,再次深切感受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表示,企業將堅守主業、做強實業,推進技術創新、推動産業發展。
讓民企敢闖。多部門發佈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8條措施;多項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稅費政策延續優化至2027年底……政策科學發力,預期逐步改善。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3%,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上半年減免所得稅額近40萬元,相信更多政策‘紅包’,會為技術創新添‘活水’。”廣東清遠市中振智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斌説。
讓外企敢投。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政策,繼續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好外資企業圓桌會議機制,保持與外資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瞄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助外企深耕中國市場,共享發展紅利。
7月初,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佈了《2023年世界投資報告》,近5年來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收益率為9.1%,歐美為3%左右,巴西、南非、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為4%至8%。“我們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有很多合作夥伴,期待未來進一步擴大在華業務。”法國感測器公司普諾飛思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盧卡·維雷説。
——築牢民生之基。
就業是民生之基。今年需要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1662萬人,規模創近年新高。就業需求如何得到更好滿足?
“供給增加、競爭加劇,疊加技能不匹配、信息不對稱、擇業觀念變化等因素,導致當前青年人就業壓力較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長安分析,中國正在發力戰略性新興産業,這些領域的崗位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技能、求職需求更為匹配,將更好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隨著經濟持續恢復,用工需求繼續擴大,青年就業有望逐步向好。
推行“直補快辦”模式;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打造萬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準確預判就業形勢,一系列力度大、靶向準的政策接連出臺,減負、穩崗、擴就業。
舉個例子。長護險,新試點,短短幾年,參保人數1.69億,護理人員從3萬人增加到33萬人,實現“三贏”:切實減輕失能人員家庭負擔、促進服務體系發展、創造就業新崗位。
從挑戰看應戰,從趨勢看走勢,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勇於擔當作為,善於攻堅克難,紮實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高品質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劉志強 王 浩 李心萍)
相關新聞
- 2023-08-25人流物流更趨活躍 折射經濟量穩質升
- 2023-08-25暑期出遊的熱度有多高?這些數據一探究竟
- 2023-08-25提質升級呈現出諸多亮點 消費“主引擎”作用進一步凸顯
- 2023-08-28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三新”經濟迸發潛能展現新活力
新聞推薦
- 擴大免簽讓“下一站,中國”又火了2024-12-18
- 體驗更“絲滑”!首批8款境外錢包可掃微信收款碼支付2024-12-18
- 國臺辦:樂見包括上海居民在內的大陸居民早日恢復赴臺旅遊2024-12-18
- 以通促融 以惠促融 以情促融 福建全面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2024-12-18
- 廈門可直接採認80項台灣地區職業資格 累計採認台灣人才195名2024-12-18
- 你好 澳門!多彩、多元 “多巴胺”色系裏的澳門太靚了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