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面對面”共話兩岸融合發展

“兩岸學者面對面”共話兩岸融合發展

 

9月26日,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與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教授黃清賢以“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的施工圖”為主題在廈門大學開展對談。新華社記者 顏之宏 攝

 

新華社廈門9月26日電(記者顏之宏、陳旺)由廈門大學和中華文化學院共同主辦的“兩岸學者面對面”系列活動第七場26日在廈門舉辦。

 

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與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教授黃清賢以“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的施工圖”為主題開展對談。

 

汪毅夫以科舉制度為開場,詳細闡述了閩臺兩岸的歷史紐帶。“台灣建省前隸屬福建,稱為‘福建台灣府’。”汪毅夫説,同福建其他各府一樣,台灣的秀才要考舉人就要到省會福州來參加鄉試。台灣建省後,並不單獨舉辦鄉試,台灣鄉試乃合併于福建鄉試。台灣省的秀才,為考取舉人仍然要到福州參加福建鄉試,叫“分省不分闈”。

 

閩臺的民間信仰有許多共通之處。“在過去,某種文化的傳播主要是由具有該文化的人群的流動來實現的,福建民間信仰也是這樣傳到台灣的。”汪毅夫説。

 

“即使是現在,台灣同胞在遇到困難去祈福的時候,拜的都是媽祖。”從小在台灣長大的黃清賢説,媽祖象徵著勇敢、大愛、和平,媽祖文化實際上是閩臺兩地民眾的共同信仰,兩岸民眾“心靈契合”正是建立在文化精神紐帶之上。

 

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商臺企到大陸投資興業首選福建。”黃清賢認為,台灣在部分高新技術産業有一定優勢,但從産業發展多樣性的角度看,台灣需要從包括福建在內的大陸地區學習經驗,“福建在諸如新能源等多個産業上發展迅猛,兩岸從業者在經貿融合上還有很大空間。”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本月12日由新華社受權發佈。兩位學者一致認為,《意見》中的21條措施為兩岸融合發展指明瞭方向,為兩岸同胞提供了共同的發展機會。

 

在此次活動現場,兩位學者還與到場師生展開親密互動交流。

 

“兩岸學者面對面”系列學術活動由廈門大學與中華文化學院輪流舉辦,邀請大陸和台灣學者就同一議題展開深度對談。本次活動由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承辦。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