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文物説互鑒,讓絲綢之路立於心 ——記“世界遺産 大絲綢之路展”在日本舉辦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3-10-12 15:38:46 | 來源: 中國日報網 |
2023年10月8日,觀眾在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參觀“世界遺産 大絲綢之路展”。這是繼2014年“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以來,首次在中國境外舉辦大型絲綢之路主題展覽。(攝影:康頔)
“世界遺産 大絲綢之路展”目前正在日本東京舉辦。這是繼2014年“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以來,首次在中國境外舉辦大型絲綢之路主題展覽。
此次展覽由東京富士美術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朝日新聞社聯合主辦。中日雙方從27家中國文博機構遴選237件(組)反映絲綢之路歷史和文化的文物精品,包括來自西安、洛陽、敦煌、新疆等地的藏品。
在出展的金銀首飾、青銅器、陶瓷、壁畫、繪畫、染織品、佛經、佛像等展品中,有45件是中國國家一級文物。其中有很多文物是第一次在日本公開展出。
策展協助方黃山美術社社長陳建中表示:“這是絲綢之路主題展覽第三次在日本舉行。上世紀90年代曾經展覽過一次,2004年又辦過一次新絲綢之路展。如今時隔18年,相當於過了一代人。我們覺得有必要再做一次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展覽,重申絲綢之路文化遺産的意義。”
2014年,世界遺産委員會將歷史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動脈之一——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這個跨界貿易走廊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全長約5,000公里,自西元前2世紀至西元16世紀一直處於活躍狀態,連接著中亞各個城市,以及不同的民族和文化。
東京富士美術館館長五木田聰在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表示:“絲綢之路意味著人和物的交流和往來。我們美術館的創始人池田大作先生主張要建立身心的絲綢之路,也就是要讓絲綢之路在人們的內心産生一定的影響。此次展覽在展示古代的人與物變幻的同時,希望人們建立心靈中的絲綢之路,並且以此來對待現代社會中的一些問題。如果通過這個展覽,在人們心中能夠形成一個尋求世界和平與聯合的意識,這會讓我們感到非常欣慰。”
五木田聰表示:“通過此次展覽,我體會到了絲綢之路所體現的能夠接納和交流各種文化的寬廣的胸懷。它對於不同的人種能夠同樣對待,而且允許多樣性、包容性的存在。寬廣性、多樣性和包容性是我們現代人也應該具有的心靈素質。我希望大家提起絲綢之路的時候,不是認為它是一個遙遠的、不相關的概念,而是在每個人心中都有絲綢之路所代表的精神。如果人們心中有了絲綢之路精神,在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時候,這種精神可以成為人們相互交流的契機,有利於人們進行更廣泛的交往。”
2023年10月8日,觀眾在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參觀“世界遺産 大絲綢之路展”。本次展覽由中日雙方從27家中國文博機構遴選237件(組)反映絲綢之路歷史和文化的文物精品,包括來自西安、洛陽、敦煌、新疆等地的藏品。(攝影:康頔)
按照最初的計劃,這個展覽原定於2020年舉辦,但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推遲了三年。從2018到2019年,中日雙方組成的團隊前往中國11個省、市、自治區的主要博物館,現場遴選文物。他們先後做了三次調研,每次時長半個月左右,行程兩萬公里。
五木田聰館長表示:“在籌備本次展覽的過程中,每當我們的工作人員看到準備展出的文物,總會想起奈良正倉院裏保存的文物。正倉院的文物和絲綢之路的文物有很多相似之處。這讓我們感到既親近,又驚訝。我們覺得正倉院的一些文物應該是來自於中國的絲綢之路。通過舉辦這次展覽,可以讓日本人感受到我們國家保存的這些藝術品的源頭在哪。”
年過七旬的松川泰子十年前去過新疆。她聽説東京富士美術館在舉辦絲綢之路展覽以後,特地前來觀看。她告訴《中國日報》記者:“我覺得非常感動和震撼。絲綢之路連接了歐亞文化,將歐洲文化傳播到亞洲,又從亞洲傳到日本。我覺得日本文化之所以有今天,正是因為當年中國開拓了絲綢之路,形成了文化的傳承。”
居住在山梨縣的筆保智子女士表示:“看了這個展覽,我感受到了中國不同時代色彩的變化。我對展品中綠色的用法印象深刻。而且,當我看了雕塑和其它展品以後,感受到了每個時代不同文化的深度。這個展覽讓我再次認識到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性,以及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黃山美術社社長陳建中表示:“文物是文明的物證。我們要讓文物去説話,去講述絲綢之路的歷史,讓觀眾通過文物感受到絲綢之路的精神。”
“世界遺産 大絲綢之路展”目前正在日本東京舉辦。展品當中有一個從新疆出土的金盃子。器形是西方的高腳杯;紋飾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反映了中國牧民的生活狀態,並刻有唐草紋。(圖片由東京富士美術館提供)
他認為,這些文物在展示絲綢之路沿線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外,還能讓觀眾看到文化的內涵。舉例來説,展品當中有一個在新疆出土的金盃子,器形是西方的高腳杯,但是杯子上的紋飾完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不但反映了中國牧民的生活狀態,還刻有唐草紋。
陳建中説:“從這個杯子上,我們可以看到融合有多麼重要。如果我們不借用西方的器形,就不會有這樣一件文物。文化的交融使得各個民族的文明都在不斷進步和發展。我覺得對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産進行重新發掘和再認識,對於當今社會倡導多元化、包容性、互學互鑒、互利互惠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前,東京富士美術館曾經和中方合作夥伴一起舉辦了三國主題、故宮博物院主題的展覽。訪問人次分別達到了101萬和107萬。此次絲綢之路展覽預計將迎來80萬到100萬人次的訪問量。
本次展覽將在東京富士美術館持續展出到今年12月10日,並計劃于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在日本的福岡亞洲美術館、東北歷史博物館、愛媛縣立美術館、岡山縣立美術館、京都文化博物館巡迴展出。
陳建中表示:“我們每次在日本舉辦和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展覽都會得到日本觀眾的認可。他們從傳統文化當中看到了兩國早期的互學互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在幾百年、幾千年以前,日本和中國是這樣一個關係,日本文化的源頭實際上是在中國。他們從心底對中國會有一種認可,增進了對中國的感情。”
在參觀本次展覽的日本觀眾當中,有的人以前曾經看過絲綢之路展覽。如今時隔十幾年,他們期待再次感受絲綢之路的魅力。有的觀眾帶著孩子來看,給他們講絲綢之路的故事。
據五木田聰館長介紹,日本從很早以前就開始對絲綢之路進行研究。位於日本東京都八王子市的創價大學有一個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在該領域開展了很多調查研究。此外,日本很多大學都有絲綢之路研究所,而且研究已經細分化。有的擅長髮掘古代遺跡,尋找新的發現;有的擅長分析研究絲綢;有的擅長研究佛像一類的現有文物。
他告訴《中國日報》,上世紀80年代,日本NHK電視臺播放了一個關於絲綢之路的節目,激起了日本人對絲綢之路的親近感,在日本全國引發熱潮。以此為契機,一些非專業人士也開始對絲綢之路産生興趣。
他表示:“當時崛起的一些研究者通過出書、寫論文,把日本的絲綢之路研究推向了高潮。隨著他們的年齡逐漸增長,我感到現在日本的絲綢之路研究可能正處於一個青老交接的時期。該領域泰斗的弟子們正在接過老一輩人的學術事業。”
中國日報東京電 記者 江雪晴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