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古長城“畫像”的攝影愛好者

吹過春天長城凜冽的風,聞過夏天長城腳下野草的清香,迎面被秋天長城的風沙拍打過,也在冬天白雪皚皚的長城腳下留下深深淺淺的腳印……在地處中國西北部的寧夏,有一群攝影愛好者奔走在長城沿線,用鏡頭記錄著古城墻的四季風光。

 

作為“關中屏障,河隴咽喉”,寧夏自古即是中國北部邊防前線和邊塞要地。因建造時代跨度長、建築形制多樣、分佈範圍廣,這裡也被譽為“長城博物館”。

 

為古長城“畫像”的攝影愛好者

 

2022年12月15日,攝影師蘆有碳為寧夏段的古長城拍攝照片。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來自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的蘆有碳是一位攝影“發燒友”,在工作之餘,喜歡旅遊的他癡迷于用相機記錄祖國的大好河山。十年來,他走遍了寧夏境內所有的長城、城堡和烽火臺遺址,拍攝了近十萬張照片。

 

“冬天拍長城,天還沒亮就得出發,冒雪徒步五六公里是常事。有一次我摸黑趕路找錯了方向,一不小心走到了懸崖邊,現在想想還很後怕。”蘆有碳回憶道。

 

但拍攝的驚險與困難並沒有阻擋他為長城“畫像”的腳步。

 

蘆有碳在長城腳下長大,兒時的他喜歡站在家門口的舊北長城上遠眺,感到心曠神怡。起初蘆有碳並不知道這些老人口中的“邊墻”就是長城的一部分。在翻閱大量資料和書籍後,他對長城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鏡頭也對準了長城。

 

為古長城“畫像”的攝影愛好者

 

2020年9月23日,攝影師蘆有碳拍攝的《九曲黃龍》。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寧夏段長城大部分由黃土夯築而成,很有特色。城池堡寨、烽燧驛站的修建和佈局也十分科學,體現了古人極高的智慧。作為攝影愛好者,一定要把家鄉這麼好的長城資源記錄下來。”蘆有碳説。

 

為了尋找最好的光影效果,蘆有碳常常起早貪黑、翻山越嶺。有時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好的拍攝點位,天氣和光線卻不夠完美,他便在本子上記錄下這個位置,等天公作美時再來拍攝。

 

漸漸地,寧夏有越來越多攝影愛好者開始拍攝長城、保護長城。56歲的蘆有碳也從“單兵作戰”變成了“團隊協作”。

 

“一有空我就叫上朋友去拍長城。同一段城墻我們最多能拍四五十次,每次感覺都不一樣。”蘆有碳説,拍出好照片帶來的成就感能讓大家開心好幾天。

 

多年的拍攝讓攝影愛好者們對長城産生了深厚的感情,三年前,蘆有碳加入了石嘴山市長城保護志願者團隊。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在拍攝長城之外,我們也有義務用實際行動守護它。”蘆有碳説。

 

為古長城“畫像”的攝影愛好者

 

2022年1月15日,攝影師蘆有碳拍攝的《黃龍臥雪》。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長城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古城墻逐漸煥發新生。附近村民在長城腳下取土蓋房、開墾種地等不文明行為逐漸消失,城墻兩側的植被更繁茂了,野兔、雉雞、岩羊等野生動物也越來越多。

 

“現在去拍照總能遇到野雞,它們飛起來經常會嚇大家一跳。”有二十年拍攝長城經驗的原州區攝影家協會主席祁學斌説。

 

從黑白膠捲相機,到如今的單反相機和無人機,設備的更新換代和成千上萬張作品講述著攝影愛好者對長城的熱愛。“長城的美是動態的、千變萬化的,不同季節、不同光影映襯下有不一樣的韻味。能為長城留下影像資料是很有意義的事。”祁學斌説。

 

為古長城“畫像”的攝影愛好者

 

3月25日,攝影師蘆有碳拍攝的《烽燧銀河》。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剛開始學習攝影時,蘆有碳也曾立下壯志豪言,要奔走全國各地,把中國的長城拍遍。但攝影前輩的一句話點醒了他——中國的長城永遠也拍不完,要拍就拍好身邊的,讓家鄉的長城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接下來我只想專注拍好我們寧夏的古長城,讓它的美被更多人看見。”蘆有碳説。(白舸、艾福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