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戰國禮書原貌!中國在“清華簡”中首次發現“先秦禮書”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12-11 11:19:07 | 來源: 新華社 |
入藏于清華大學的珍貴戰國竹簡又有新的研究成果。10日在清華舉辦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參)》成果發佈會上傳來消息,“清華簡”新整理出5篇竹書,均為傳世文獻未見佚籍。據悉,其中的兩篇竹書再現了戰國時期禮書的原始面貌,是散失的先秦禮書在戰國竹書中的首次發現。
圖為《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參)》書影。(清華大學供圖)
2008年,近2500枚珍貴的戰國竹簡入藏清華,此後研究人員對此開展研究。自2011年發佈第一輯研究成果以來,清華每年推出“清華簡”整理報告,至今已順利出版13輯,內容涉及經史類典籍、治政之書、天文數術等文獻。
本輯整理報告共刊佈《大夫食禮》《大夫食禮記》《五音圖》《樂風》《畏天用身》等五篇竹書,為研究先秦時期的禮制、音樂以及思想提供了新的資料。其中,《大夫食禮》與《大夫食禮記》兩篇禮書編連為一卷,分別有竹簡51支與14支,前者記載大夫食禮中賓主、儐相的行禮儀節,後者記述行食禮過程中執事者行事的具體禮節。
“這是散失的先秦禮書的首次發現,不僅再現了戰國時期禮書的原始面貌,而且體現了楚地大夫食禮的一些特點,對先秦禮制以及《儀禮》的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教授説。
圖為《五音圖》竹簡。(清華大學供圖)
此次研究還首次發現戰國時期簡帛文獻中的音樂類文獻——《五音圖》《樂風》,為中國早期樂理體系以及先秦音樂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其中,《五音圖》中央繪有一個五角星,其上角對應宮組音名,其他四角對應商、角、徵、羽各組,按逆時針方向依次分佈。五角星圖形由“宮—徵”“徵—商”“商—羽”“羽—角”“角—宮”五條連線構成,展示了五音生成的規律。
此外,《畏天用身》是一篇思想類文獻,內容完整,圍繞天人關係、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展開論述。簡文宣揚人的主體意識,展現了戰國時代積極進取的精神,為先秦思想史研究提供了新文獻。
據悉,“清華簡”整理報告將總共出版16輯,目前整理工作已進入尾聲。研究團隊表示,將保證每年一冊的出版進度,早日將這批重要材料向社會與學界公佈。(魏夢佳)
相關新聞
- 2023-12-05蓄水、灌溉、防洪兼備——湖北屈家嶺遺址發現距今5100年史前水利系統
- 2023-11-10探訪塞浦路斯帕福斯考古公園
- 2023-11-24“五千年文明看良渚,八千年起源看賈湖”
- 2023-12-04大灣區水下考古國際合作中心揭牌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