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對話架構兩岸社會交流平臺機制

編輯:王瑞穎|2023-07-10 11:45:30|來源:華夏經緯網

智庫對話架構兩岸社會交流平臺機制

 

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近日第九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已于6月28日至30日在浙江湖州舉行。本屆論壇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全國台灣研究會、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及台灣方面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湖州市委臺辦協辦。

 

兩岸約60位學者以線下實體會議方式,圍繞“新發展格局下的兩岸關係”為主題展開探討,筆者有幸受邀參與此論壇討論,僅就部分觀察加以歸納,提出初步觀點如下:

 

首先,大陸對臺政策將維持戰略自信、定力及主動,不因台灣地區選舉産生政黨輪替而受波動改變。大陸為遏制“台獨”重大事變的爆發及國際敵對勢力干涉中國內政,維護臺海地區和平及穩定秩序,避免“台灣問題國際化”,必須有效應對。尤其民進黨實施“抗中保臺路線”、“聯美抗中戰略”,及美國實施“印太戰略”拉攏台灣成為其所謂民主成員,臺美間戰略合謀及反中政策彼此鑲嵌相互依託。

 

大陸面臨的國際及兩岸挑戰和風險,已更為嚴峻複雜,出現風高浪急的可能性依然很大。面對這樣國際及區域戰略態勢,大陸方面一再宣誓必須堅定執行中共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堅決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保持戰略自信、戰略定力、戰略主動。同時,既要進行“反分裂”遏制挫敗分裂主義、“台獨”勢力,也要“反干涉”切斷美日連結其他境外勢力干涉中國內政問題。這顯示大陸對臺政策,極具有一致性、穩定性及預測性。

 

其次,外部勢力干涉阻力變大,且大於“台獨”分裂主義及勢力干擾。大陸視解決台灣問題只是解決內政問題,不容 “台灣問題國際化”,既要反對分裂主義、也要反對外國勢力干涉,反分裂、反干涉成為對臺政策之雙主軸。近年來美國干涉勢力與台獨分裂勢力,不斷地以切香腸式反中政策,嚴重衝擊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發展,致兩岸敵對態勢如螺旋般上升。

 

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將對兩岸關係發展形成挑戰,不僅影響台灣政治生態、政黨政治衝突、造成社會分歧和極端化,嚴重影響國家認同凝聚。同時,新任的台灣地區領導人在兩岸路線上,無論是主張“務實台獨”、“維持現狀”和“拒絕統一”皆難順遂,即使維持所謂“不統不獨”的現狀,也非常不易。

 

大陸對臺政策中“反獨促統”及“融合漸統”的主旋律及政策取向,趨向“戰略清晰”及“戰略主動”,統一議題已經被設定在對臺總體方略及議事日程。兩岸統一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被設定為完成中國夢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之要義。

 

再者,兩岸和平統一奠立在兩岸融合發展基礎。兩岸融合途徑已展現諸多成效、外溢效果及示範效應,但應著重于雙向而非單方片面單向性交流,及不對稱交流。例如經濟方面,通過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平臺,台灣地區限制大陸産品項較多、大陸限制台灣産品項極少,台灣地區已經取得85億美金關稅減免;且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順差高達美金1500億以上,呈現兩岸經貿非常不對稱依賴結構。

 

在社會交流方面,大陸舉辦各式各樣多類論壇、會議及活動,包括經濟科技社會教育文化藝術宗教各領域,但民進黨當局卻限制或道德勸説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勿參與諸多領域交流,例如阻礙參與最近海峽論壇,該論壇涉及兩岸經濟性、民間性、草根性及基層性交流,回歸兩岸社會連結及“社會本位”、“人民中心”政策思維。

 

儘管民進黨當局制訂所謂“國安五法”,但無法完全阻礙台灣的機構、團體、專家學者到大陸進行;反是大陸專家學者或團體被限制,無法到台灣進行正常交流,形成一種不對稱、非對等交往結構。大陸對臺實施惠臺31條、26條及11條措施,及農林22條措施,無論是涉及經濟或社會文化領域優惠,民進黨當局皆批判此為“名為惠臺、實為利中”,並提出反制式政策工具,抵銷惠臺政策綜合效應。

 

最後,兩岸和平發展需要對話協商談判之政治基礎。從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到和平統一路徑,兩岸必須對話協商談判。大陸提出在協商的方式與過程中,台灣方面必須承認“九二共識”,且應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具體化,需要提出自己模式之“兩制台灣方案”。臺當局幾度在分離主義的道路上不斷試探,例如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一邊一國論”及“兩岸互不隸屬論”,導致兩岸協商談判機制被迫中斷。

 

從兩岸對話及協商歷史經驗反復證明,大陸宣稱堅持“九二共識”,認同一個中國原則,持續敵對的兩岸關係就能改善發展,台灣民眾即能受益;否定“九二共識”,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及挑戰國際“一中體制”,兩岸關係就會陷入緊張動蕩惡性循環,損害台灣民眾權益。當前兩岸社會期待交流對話“和平發展”為主旋律,台灣社會普遍民眾期待兩岸和平、平等對話,台灣民眾希望兩岸和平對話的民意非常高,超過7成、8成的民意皆希望兩岸和平對話。

 

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和平對話的基礎民意,達到將近4~5成,這顯示“九二共識”在台灣社會是“存在”,並無成為翻過去的歷史ㄧ頁。台灣社會將近7成民意,認知到大陸民眾對台灣相當友善。就此而論,推動兩岸融合途徑産生向心力、磁吸效應及示範作用,有利於消弭美國“印太戰略”及民進黨“抗中保臺路線”鑲嵌,所産生阻力及離心力。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