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敢為天下先——中國自貿區建設交出亮眼“成績單”
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記者姜婷婷)自2013年9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設立以來,中國自貿試驗區建設已走過十個年頭。十年間,中國已形成擁有21個自貿試驗區及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雁陣”,構建起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
十載奮進發展,蝶變邁向未來。站在歷史新起點上,自貿試驗區建設迎來新的機遇,將繼續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澎湃活力。
在廣西欽州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無人駕駛車輛在轉運集裝箱。新華社記者 張愛林 攝
吸引外資新高地
美國雅保公司去年10月在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斥資2億美元成立了廣西雅保鋰業有限公司,當年就完成2022噸氫氧化鋰的生産,實現工業總産值10億元,上繳各項稅收1700萬元。
談到投資欽州的原因,廣西雅寶鋰業有限公司生産運營總監鄒淩表示,這裡擁有西部陸海新通道和平陸運河建設機遇。在自貿試驗區海鐵聯運集成改革紅利輻射下,外貿貨物在北部灣港不用換箱即可上船出口至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地,極大便利公司拓展東盟等海外市場。
此外,自貿試驗區對於落戶企業在稅收、外商投資、人才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一天之內就幫助我們落實好員工住宿問題,解決了公司的後顧之憂。”鄒淩説。
商務部數據表明,自貿試驗區為外貿外資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2022年,21家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總額7.5萬億元,同比增長14.5%,佔全國的17.8%;實際使用外資超過2200億元,佔全國的18.1%。
今年上半年,21家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繼續穩步增長,其中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1.2%。商務部綜合司司長楊濤説,“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吸引了佔全國18.4%的外商投資。”
這是在廣西憑祥友誼關口岸通關的運輸車輛(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馳 攝
制度創新排頭兵
自貿試驗區跨越式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制度創新的支撐。十年來,中國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278項制度創新成果,涵蓋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事中事後監管等多個領域類型。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近日發佈的“2022-2023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顯示,中國54個自貿片區制度創新指數總體得分平均值為78.03分,相較去年76.7分有所提升。
十年間,各地自貿試驗區發揚“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的精神,不斷創新舉措,持續改善營商環境。2013年,上海自貿區推出了中國第一張自貿試驗區外資負面清單。很快,負面清單的做法推廣到所有自貿區及全國,並不斷縮減。2022年1月1日起,新版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至27條,壓減比例為10%,其中製造業條目實現了清零。
目前,中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呈現穩步推進態勢。在廣西自貿區崇左片區,邊民互市貿易發展迅速,既提高了邊民收入,也減少了企業採購成本;在雲南自貿區昆明片區,2020年上線的“來淘電”平臺,讓企業購電像在電商平臺購物一樣方便,有效破解中小微企業入市交易“硬門檻”……
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李曉郛説,從最初的“碎片化”改革創新到今天的制度集成創新,自貿試驗區在推動制度型開放的過程中始終發揮著敢試敢幹、敢為人先的重要作用。
5月11日,噴塗作業員對空客A350-900寬體客機進行打磨除漆。新華社記者 張麗蕓 攝
差別化發展之路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每個自貿試驗區根據自身區位特點,有著不同的戰略目標和定位。依託港澳、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廣東自貿試驗區以建設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為己任;強化閩臺合作成為福建自貿試驗區的突出特點;高品質發展海洋經濟是山東自貿試驗區的差異化探索任務……
目前,海南自由貿易港正就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協定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開展試點,這將為中國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積累有利條件。
雲南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管委會副主任林志剛表示,雲南自貿區將發揮“沿邊+跨境”的區位優勢,抓住中老鐵路開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生效、昆明託管磨憨三大機遇,在承擔起國家産業轉移“攔水壩”和“蓄水池”重任的同時,積極促進跨境人流、物流、資金流發展,為國家探索自貿試驗區對外合作創新模式積累經驗。
廣西自貿試驗區則立足既沿海又沿邊的優勢,突出沿邊開放、陸海聯動,打造中國—東盟開放合作高地。未來將加快構建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化工新材料、東盟特色産品加工、中藥材加工等面向東盟的跨境産業鏈供應鏈,促進跨境貿易擴量提質。
“公司的主要原料涼粉草需從越南進口,正是因為憑祥擁有毗鄰越南的區位優勢,所以崇左自貿片區一成立我們就落戶在這裡,與自貿區共成長。”廣西憑祥生和堂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建紅説,“搭上自貿區的高速列車,未來必將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