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微觀察丨從外貿“成績單”看中國經濟新亮色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4-01-15 11:11:22 | 來源: 央視網 |
2023年,在全球貿易整體表現比較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外貿交出了規模穩中有增、發展品質優中有升的“成績單”——
1月12日,海關總署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進出口總值41.7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2%;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9.47萬億元,增長2.8%,佔進出口總值的46.6%,提升1.2個百分點。
外貿是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窗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一個月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
面對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這份外貿“成績單”含金量怎樣?《時政微觀察》為你解讀。
成色——頂住壓力走出上揚曲線
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回顧2023年的收穫時説:“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中國經濟在風浪中強健了體魄、壯實了筋骨。”
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回首2023年外貿領域,更是如此。
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回暖速度緩慢,地緣政治影響外溢、貿易保護限制增多等不利影響仍在持續,世界主要經濟體外貿普遍大幅下滑。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預測,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額下降7.5%,2024年仍然“高度不確定且總體悲觀”。
在此背景下,中國外貿頂住壓力,運行總體平穩,進出口規模走出上揚曲線——
一季度9.69萬億元,二、三、四季度都在10萬億元以上。到第四季度又是一個月比一個月強,同比分別增長了0.8%、1.3%、2.8%……
“成績單”中,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522.1萬輛,同比增加57.4%,十分亮眼。
1953年7月15日,印刻著“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紀念”的漢白玉基石在吉林長春落地,中國汽車工業從零開始起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中國品牌車企不斷學習積累、快速成長,一路趕超。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在這一戰略指引下,中國汽車工業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近年來,中國汽車出口量實現接連突破。繼2021年、2022年相繼成為世界第三、第二之後,2023年有望全球第一。
其中,2023年新能源汽車出口尤其值得一提。當前,中國每出口3輛汽車就有1輛是電動載人汽車,全年出口177.3萬輛,增加67.1%,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貢獻。
外貿“成績單”折射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迴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誠然,外需疲弱對中國出口形成了直接衝擊,增速較前幾年有所放緩。但也要看到,中國的出口是在高基數上再創新高,不僅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也保持了份額的整體穩定,更在增長動能、區域格局等方面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
市場份額是市場競爭力的直接體現。據WTO最新數據,預計2023年中國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在14%左右的較高水準。以船舶製造業為例,目前,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都是全球領先。中國製造競爭優勢依然穩固。
底氣——市場主體提升核心競爭力
“做生意做的就是先機,早一步,爭取搶個開門紅。”元旦剛過,浙江首個商務團組便踏上了出海增訂單的征程。
在江蘇丹陽,有1600多家眼鏡相關企業、5萬多名從業者。這裡的鏡片年産量4億多片,産品銷往世界各地,形成了在全球市場具備優勢和特色的産業集群。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主體達到64.5萬家。其中,民營企業連續5年穩居中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民營企業數量佔比達到86.2%,再創新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升級貨物貿易,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數字貿易,以數字化綠色化為方向,進一步提升國際分工地位,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去年9月,在浙江考察時,總書記要求“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全球範圍産業分工和資源配置,提升核心競爭力”。
截至去年底,中國有811種産品全球出口規模排名第一,在機電設備、有機化學品等領域貿易競爭力強勁。一些外貿企業還通過對全價值鏈進行整合創新,逐步向價值鏈上游攀升。
中國已經形成多主體在多領域的貿易競爭優勢矩陣。以高技術産品出口為例,國有企業仍然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船舶等出口的核心主體,民營企業已成為新材料、生物醫藥、風電、光伏等領域出口的主力軍。
展望2024,廣大外貿經營主體提升核心競爭力,積極拓市場、抓訂單,不斷開闢新的發展空間。
抓手——培育新平臺新業態等新動能
“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産品給中國製造增添了新亮色。”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高度評價外貿“新三樣”。
在2023年的外貿“成績單”中,“新三樣”再次成為焦點:“新三樣”産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了29.9%。
隨著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以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等為特點的外貿新動能進一步推動外貿穩定增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強調“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
“中間品”是指用於生産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産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例如,外貿“新三樣”中,生産鋰電池用到的電芯、生産光伏板用到的涂錫銅帶就是中間品。
培育外貿新動能,要抓重點工作。作為連結産業上下游的紐帶,中間品日益成為全球貿易的主體,在促進全球貿易發展、保障全球産業鏈和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深度融入全球化,中間品進出口占比不斷提升。外貿數據顯示,2023年,進出口中間品25.53萬億元,佔整體進出口總值的61.1%,保持在歷史高位。中國以實際行動深化産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
此外,作為全球貿易的一股新勢力,跨境電商讓大家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初步統計,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增長15.6%。進博會、消博會、廣交會等重點展會的成功舉辦,為全球廠商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新機遇。中國還加快培育進口貿易創新示範區,發展新業態新模式,讓中國消費者更多地享受到來自全球的特色優質産品。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進展緩慢,經貿活動持續低迷。多個國際機構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整體上不如疫情前;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衝突不斷加劇,還有像最近的紅海航運通道受阻等不確定、難預料因素,都會對貿易活動形成干擾。
“保持定力,增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隨著一系列務實舉措陸續落地,支撐高品質發展的要素條件還在源源不斷集聚增多——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個方面18項舉措,為外貿企業進一步開拓市場、增加有效需求提供有力支持;海關總署明確繼續抓好已有政策措施的落實和效果評估,聚焦企業痛點難點和堵點,研究儲備、適時推出更有針對性、更有含金量的新舉措……
高水準對外開放穩步推進,中國貿易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外貿外資基本盤持續鞏固,為中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注入動力。
相關新聞
- 2024-01-122023年外貿“成績單”出爐!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0.2%
- 2024-01-09更多“零關稅”來了
- 2023-12-22《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修訂發佈
- 2023-12-14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最新措施要點速覽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