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有約|為啥大年三十會“消失”,大年初一從不“缺席”?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2-08 17:00:39 | 來源: 新華社 |
2月9日將迎來大年三十。翻開日曆你會發現,2024年是未來幾年中最後一個有大年三十的年份。2025年至2029年的5年裏,都沒有大年三十,大年二十九過後,就將迎來大年初一。大年三十去哪兒了?為什麼大年三十會時不時“玩消失”,大年初一從不“缺席”?天文科普專家為您解惑。
“出現這樣的情況,與我國農曆歷算規則有關。我國農曆曆法中,農曆月主要是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而制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主管王科超説,月球繞地球轉動一週的過程中,從地球上看,月亮呈現出不同相貌。當月球和太陽的地心視黃經相等時,在地球上看不見月亮,這個時刻的月相稱為朔,當天稱為朔日,是每個農曆月的初始日,稱為農曆初一。因此,初一在每個農曆月都會出現。
王科超介紹,從一個朔到下一個朔,之間的間隔就是農曆的一個月,被稱為朔望月,平均長度是29.53天。實際上,朔望月的長度並不是固定的,為29天多。本世紀內最短29.27天,最長29.82天。取整計數,農曆月分為大月和小月,前者30天,後者29天。如果臘月正巧碰上農曆小月,大年三十就會“缺席”。
農曆月的安排取決於實際月相,大、小月排列與西曆月有所不同。總體説來,二者間隔排列的比例高一些,有時也會出現連續兩個大月或連續兩個小月的情況。“根據長時間的統計來看,有年三十的比例略高一些,連續5年沒有年三十也屬正常現象,但較為少見。”王科超説。
“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陰曆是根據月相圓缺變化的週期制定。我國自古沿用至今的農曆,兼顧了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和回歸年的長度,是一部陰陽合歷,彰顯了古人高超的智慧。”王科超説。
不管大年二十九還是三十,與新歲歲首相連的除夕一直都在。人們在除夕夜闔家團聚,辭舊歲、迎新春,共迎嶄新的好年景。
相關新聞
- 2024-02-02天文研究者在銀河系發現“老煙民”和“新生兒”恒星
- 2024-01-08新年首場金星伴月將於“三九”上演
- 2024-01-03星空有約丨象限儀座流星雨4日迎來極大
- 2023-12-08星很亮月很柔 今年最後一次金星合月即將上演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