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兒”創業故事:愛人在台灣 事業在大陸

“舟山年味很濃,今年我們一家四口在舟山過春節。”臨近春節,當大家進入“休假模式”時,“台灣媳婦”翁亞珍卻開啟了“忙碌模式”。在浙江舟山的碼頭上,當滿載大黃魚的船靠泊後,等在岸邊的翁亞珍開始帶人進行分揀包裝,全程把控品質。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舟山人的春節餐桌上最多便是各類海鮮。大黃魚就是必備海鮮之一。

 

“春節前大家會選購大黃魚,我們的銷售也進入了爆發期。”翁亞珍如是説。

 

自兩岸恢復民間交往以來,年輕的足跡紛紛跨越那一灣淺淺的海峽,成就了一對對“兩岸夫妻”,訴説著一段段“兩岸情緣”。

 

20多年前,從舟山到台灣,為了愛情,翁亞珍跨越淺淺的一灣海峽,嫁到了台灣,成為一名“台灣媳婦”。

 

“我有兩個孩子,老大讀大學了,老二正在念高中。”在台灣生活的日子裏,翁亞珍一開始從事的是會計行業。因為喜歡咖啡,她辭去了工作,成了一名手衝精品咖啡師。

 

“在我們家的年夜飯上,不僅有四喜丸子、蒸棗糕等臺式美食,還有地道的舟山海鮮。”翁亞珍告訴記者,台灣的家人非常愛吃舟山大黃魚,尤其是在年夜飯上,她做的鹹齏大黃魚湯更是餐桌上的壓軸菜品。

 

從一條大黃魚中,翁亞珍也洞見了商機。

 

“水産養殖業不僅是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的産業,同時市場前景廣闊,需求量非常大。”翁亞珍的家鄉在舟山市普陀區東極鎮青浜島,自小枕著大海濤聲入眠的她,對大海有著天然的眷戀。

 

2017年,在老漁民父親的幫助下,她做起了大黃魚養殖。之後,她又成立了舟山群島新區孔老貳水産養殖有限公司。

 

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大黃魚養殖開始步入正軌。

 

“我們一家人養殖的共識就是從魚苗開始養殖,不做‘過水魚’。”儘管從魚苗開始養殖,更花時間和精力,但在翁亞珍看來,只有這樣才能養出真正高品質的大黃魚。

 

“之前公司主要是父母在管理,我有時間就飛回來。”翁亞珍直言,對於靠海吃海的老漁民而言,養殖大黃魚並非難事,但在銷售渠道的建設上仍存在不足。

 

於是,在和家人商量後,她決定將事業的重心放在大陸,把精力放在大黃魚的銷售渠道拓展上。

 

“現在大陸往返台灣很便捷,我們夫妻倆‘打飛的’就能見到彼此。”翁亞珍表示,從台灣到舟山,便捷的交通讓他們能有勇氣追逐自身的夢想,台灣的家人非常支持她的事業,也體諒她創業路上的不易,因此也經常到大陸陪伴她。

 

在家鄉“全職”創業的這幾年,翁亞珍也深刻感受到了海島的變遷,尤其是島上滿目皆景,處處展現著“海上花園”的別樣風采。

 

除了養殖産業外,翁亞珍也重拾“愛好”,在普陀區展茅街道路下徐村開設了西餐簡餐食鋪、寵物友好咖啡館等。

 

“大陸的創業業態很多元,也很包容,特別開心能在家鄉乘風破浪。”作為“海的女兒”,翁亞珍眼中的舟山,擁有一流的營商環境,為臺胞臺屬在當地創業創新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他們在大陸發展打下了基礎。

 

“希望我們養殖的大黃魚能‘遊’到海峽兩岸的餐桌。”新的一年,翁亞珍也計劃邀請台灣養殖業專家來大陸交流,尋覓合作機遇。(林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