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發佈會回應熱點話題,政協開幕會釋放振奮信息,世界透過兩會傾聽中國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4-03-05 10:08:42 | 來源: 環球時報 |
“以世界為聽眾,中國正蓄勢待發”,英文媒體BNN Breaking新聞網站4日報道稱,春暖花開,中國最重要的政治盛會之一——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在北京隆重開幕。當天,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佈會,新任大會發言人婁勤儉首次亮相,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審議通過了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議程。俄《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網站4日稱,中國全國兩會將討論中國未來發展有關規劃。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如何促進經濟穩步發展,對全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外界希望通過中國兩會,了解中國發展的方向及其對世界的影響。俄羅斯“財經”網4日發表題為“本週中國兩會將影響亞洲的情緒”的文章稱,中國兩會受到投資者密切關注,4日亞洲股市普遍走高。隨著兩會召開,高品質發展、新質生産力、經濟增長目標等關鍵詞備受外媒矚目和國際人士關注,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經濟持續高品質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進,必將給世界帶來更多利好,為全球發展貢獻更多動力。
3月4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底氣”
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佈會。《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許多中外記者提前兩三個小時就已抵達人民大會堂排隊,等待進入會場採訪報道。記者進入新聞廳後發現,發佈會現場座無虛席。此次新聞發佈會于4日12時開始,在約一個半小時的新聞發佈會上,婁勤儉回答了中外記者的十幾個問題。
婁勤儉介紹,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5日上午開幕,11日下午閉幕,會期7天。此次會議期間將同時舉行三場記者會,請國務院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分別就外交、經濟、民生等主題回答記者的提問。此外,今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後不舉行總理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
“兩會拉開帷幕,中國經濟備受關注”,法新社4日援引婁勤儉的話稱,“總的看,中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底氣”。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穩中求進推動立法工作,以高品質立法保障經濟高品質發展。
中國國防預算是每年兩會外媒最關注的議題之一。美聯社4日稱,婁勤儉在回應外媒相關問題時表示,近年來,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適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需要,更好履行大國國際責任義務,中國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同時,總體保持國防支出合理穩定增長,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我想強調的是,與美國等軍事大國相比,中國的國防支出無論是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佔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還是國民人均國防費、軍人人均國防費等,一直都是比較低的。”
“在全球科技合作面臨孤立主義和‘脫鉤’挑戰的關鍵時刻,中國在科技發展方面的開放立場令人耳目一新”,據BNN Breaking新聞網報道,婁勤儉在回答如何看待各國在科技領域競爭的問題時表示,“中國主張,開放合作才是探索科學前沿、推動科技發展的正確選擇,科技競技場應遵循科技發展規律,符合市場經濟規則。搞‘脫鉤斷鏈’‘小院高墻’只會阻礙全球科技進步,損害全球産業發展,拉大全球發展鴻溝”。報道稱,中方重申了對科技進步國際合作的承諾,並強調追求自力更生並不等於向世界關閉大門。這彰顯中國反對日益增長的技術孤立主義趨勢的重要姿態。
99.9%的提案已經辦復
4日15時,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代表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王滬寧在工作報告中表示,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接續奮鬥、砥礪前行,堅決克服內外困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冠疫情防控平穩轉段,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完成,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極大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信心和底氣。
全國政協副主席高雲龍代表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報告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以來的提案工作情況。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以來,共提出提案5621件,經審查立案4791件。截至2024年2月底,99.9%的提案已經辦復。
4日14時,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集體採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自2018年全國兩會首次開啟“委員通道”以來,通過通道採訪的形式,邀請來自不同界別、不同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與中外記者近距離接觸,已成為兩會常設環節。對今年的經濟形勢,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韓保江用“虎躍龍騰”一詞表達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龍年的中國經濟就如這成語的寓意,將在去年回升向好取得5.2%經濟增長亮眼成績的基礎上,迎來新的騰飛。”
《環球時報》記者4日在人民大會堂採訪時感受到,“新質生産力”成為備受關注的熱詞。全國政協委員、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新質生産力與高品質發展密不可分,圍繞創新、提高效率和實現信息化而展開。實現新質生産力,中國的經濟將受益,邁向新的臺階。民營企業也需要圍繞這一角度積極創新,時刻思考轉型。全國政協委員、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兩會他最關注的就是新質生産力。齊向東表示,要想提升新質生産力,一是要優機制,在重大科研任務中突破創新;二是優生態,培育一流的科技創新人才;三是擴鏈條,通過多元化主體合力解決共性問題。
“中國經濟非常強勁”
4日在人民大會堂,多名參與報道全國兩會的外國記者向《環球時報》記者表達了對中國的熱愛,以及對中國發展前景的信心。“中國是一個很酷的地方,文化和美食都非常與眾不同,我很喜歡中國。”今年是巴西旗手電視臺記者伊戈爾·卡利安第一次來中國,他表示,他在北京感受到中國社會洋溢的活力,對中國接下來的經濟增長抱有信心。卡利安激動地説,中巴就像兄弟關係,中國的經濟非常強勁,與中國交往合作對巴西自身發展來説非常重要。
多米尼加《裏斯汀報》記者馬蒂亞森在人民大會堂內外開展“社交”,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18年中國和多米尼加建立了外交關係,“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年輕的關係’,此次報道中國兩會,是一次促進中國與拉丁美洲國家間友誼的機會,是一次分享和交流的機會。”他説,他會重點報道大會情況和中國的經濟,“中國經濟表現一直很強勁,所以我想仔細看一看它是怎麼做到的。”中阿衛視記者藹霖娜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正經歷從傳統行業向創新科技行業轉型的過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阿拉伯國家很受歡迎,這足以説明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
兩會被很多外媒解讀成是一個中國釋放政策信號的平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中國讓其他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和中國有密切經貿關係的國家服下“定心丸”,將與它們在共建“一帶一路”方面進行更有力的合作,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進行更有力的協作。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李萌 李炫旻 張玉瀅 環球時報駐外記者 肖新新 程是頡 黃培昭 林森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甄翔 柳直】
新聞推薦
- “手拉手”!中國鏈博會打造世界“共贏鏈”2024-11-29
- 澳門故宮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中心啟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遊“一簽多行”“一週一行”陸續實施2024-11-29
- 這場跨越海峽的“青春之約”成為兩岸交流的靚麗風景2024-11-29
- 泉州走進台灣 泉州特色文創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備受歡迎2024-11-29
-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廈門海滄區舉辦海印放火獅民俗文化節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