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農村電商怎麼搞?關注這14條政策措施→

3月13日,商務部等9部門發佈關於推動農村電商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目標用5年時間,基本建成設施完善、主體活躍、流通順暢、服務高效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要點梳理如下↓

 

工作目標

 

用5年時間,基本建成設施完善、主體活躍、流通順暢、服務高效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

 

在全國培育100個左右農村電商“領跑縣”,電商對農村産業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

 

培育1000家左右縣域數字流通龍頭企業,傳統商貿流通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轉型取得階段性進展。

 

打造1000個左右縣域直播電商基地,直播電商應用水準進一步提升。

 

培育10000名左右農村電商帶頭人,農村電商就業創業帶動能力進一步提高。

 

農村網絡零售額、農産品網絡零售額年度增速高於同期全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速,農村網商(店)數穩步增長,農村數字消費實現提質升級,助力農産品上行和農民增收取得明顯成效,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搭建多層次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臺

 

一、打造縣域直播電商基地

 

升級改造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電商産業園區),吸引直播電商平臺、專業服務機構等入駐,完善選品展示、內容製作、數據分析、直播場景等設施設備。

 

聯合企業、院校加強直播團隊孵化,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帶動力強的直播電商基地。

 

二、培育農村數字消費場景

 

綜合運用5G、人工智能、移動支付等技術,對具備條件的農村商業網點進行數字化改造,打造多種消費場景,開展網訂店取、生鮮直送等服務,豐富居民消費體驗。

 

推動數字賦能供應鏈下沉,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綠色智慧家電、綠色建材和傢具家裝下鄉,促進大宗商品更新換代。

 

三、拓展農村數字便民服務

 

引導電商平臺、快遞企業通過供應鏈管理、門店升級、品牌合作等方式,改造升級農村便利店、小超市等。

 

鼓勵將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升級為供應鏈中轉倉、直播電商場所、前置倉等,充分盤活現有設施設備,助力當地特色農産品上行。

 

加快農村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四、提高農村物流設施現代化水準

 

推動縣級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園區)、鄉鎮快遞網點數字化改造,完善智慧倉儲、自動分揀、射頻識別、新能源配送車等設施,提升村級配送效率。

 

支持在交通便利、有利於各流通主體融合發展的位置建設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

 

引導農村電商服務站、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等站點共建、服務共享,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站點建設,實現“一點多能、一網多用”。

 

2024年農村電商怎麼搞?關注這14條政策措施→

 

湖南湘西郵政農村電商便民服務站,工作人員在為果農包裝柑橘準備銷售。

 

五、提高農村物流配送集約化水準

 

支持郵政、供銷社、電商、快遞、交通運輸、商貿流通等各類主體開展市場化合作,搭載日用消費品、農資下鄉(農藥除外)和農産品進城雙向配送服務,推動統倉共配。

 

集約推進“千集萬店”改造提升工程,推動實現鄉鎮有“集配中心”、村有“共配商店”,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

 

支持發展“電商+産地倉+寄遞物流”,形成集貨、加工、配送、網銷等統一供應鏈條,提高農産品上行效率。

 

六、推動農村商貿物流創新發展

 

發揮縣域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等自建物流優勢,面向電商平臺和中小商戶,提供家電、建材、農資、農産品等第三方配送。

 

推廣標準托盤、週轉箱(筐)、智慧物流管理系統和可循環包裝技術,實現縣域商貿物流標準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鼓勵電商平臺、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在具備條件的縣城發展即時零售,對接當地商超、便利店,精準匹配周邊訂單需求,提供高效便捷的到家服務。

 

培育多元化新型農村電商主體

 

七、培育農村電商供應鏈服務企業

 

引導農村批發企業、運營服務商、産地經紀人等向生産、零售環節延伸,實現由商品批發、仲介向供應鏈管理服務的轉變。

 

鼓勵餐飲、住宿等生活服務類企業開展連鎖經營,提供在線訂餐訂房、團購、親子、養老等服務。

 

八、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

 

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緊密結合,加強對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的電商技能培訓,引入外部師資支持,定期到鄉村指導和教學,強化培訓、實習、創業就業銜接。

 

實施青年農村電商培育工程,開展“青耘中國”直播助農活動。鼓勵各地制定農村直播電商人才支持政策,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應至少編制一套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村電商培訓教材,免費向社會公開。

 

2024年農村電商怎麼搞?關注這14條政策措施→

 

四川涼山冕寧縣第十八屆櫻桃節,村民在櫻桃林裏直播帶貨。

 

提高農村電商産業化發展水準

 

九、延長農村電商産業鏈條

 

發展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誌農産品,推進精深加工,提升産品品質,按照規定規範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並主動在網絡交易平臺展示。

 

立足當地特色産業和資源稟賦,發展“電商+休閒農業”“電商+鄉村旅遊”等,挖掘鄉村生産生活生態價值。

 

十、培育農村電商特色品牌

 

充分發揮電商平臺、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等作用,為生産企業、農民合作社、網商、服務商提供品牌、商標註冊服務。

 

選擇具備一定規模的當地特色農産品,引入專業團隊,量身打造農村電商品牌行銷方案,完善産品設計、視頻拍攝、文案策劃等配套服務,講好産品故事,提高産品美譽度和市場知名度。

 

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電商促銷活動

 

十一、創新農村電商應用場景

 

圍繞“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場景,將電商與農産品採摘采收、土特展銷、農曆趕集、鄉村美食節等活動相結合,載入優秀傳統文化、鄉情民俗等元素,豐富場景內容,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

 

整合商業街區、民宿、景區等商旅資源,推出特色消費活動,營造主題鮮明、亮點突出的農村電商消費氛圍。

 

十二、舉辦農村直播電商賽事和促銷活動

 

鼓勵各地聯合直播平臺、大專院校、行業協會等開展直播大賽等賽事活動,挖掘直播電商人才,提升主播的專業水準和帶貨能力。開展品牌自播、村播、廠播等特色直播。

 

推動“直播+”融合發展,引導農村住宿、餐飲、旅遊以及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商業網點等開展直播業務,發展“線上引流+線下消費”模式。

 

鞏固拓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政策成效

 

十三、加強項目資産後續管理

 

鞏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成果,加強資金和項目後續管理,建立管用結合的長效機制。

 

對項目形成的固定資産,明確資産權屬和使用、管護主體責任,建立常態化管理制度,妥善整合、處置和盤活固定資産。

 

十四、做好市場化運營轉化落地

 

加強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與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的統籌銜接,用好現有資源,從“重建設”向“重運營”轉變。

 

引入郵政、客貨運、供銷社以及有實力的電商、物流、快遞、商貿流通等企業,統籌推進項目後續運營管理,整合資源,強化數字賦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示範項目向常態化工作轉化落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