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數字經濟點燃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近年來,數字經濟助力經濟發展的作用愈發凸顯,成為推進經濟高品質的重要力量。

 

在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推進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成為熱議話題。“數字技術助力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加速壯大,是支撐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重要力量。”多位專家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是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的支點,也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了重要的引擎作用。

 

推進産業數字化轉型

 

助力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

 

近年來,數字經濟在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中的作用凸顯,産業數字化轉型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方向。“産業數字化即採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産業進行改造和升級,從而提高企業生産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産品品質。”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林志傑表示。

 

在山西某煤礦地面智慧化集控中心,數十塊液晶顯示大螢幕上,井下中央變電所、架空人車道、無極繩絞車硐室、綜採工作面等不同點位的影像實時傳輸。

 

近年來,山西把煤礦智慧化建設作為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重要舉措,推動煤炭産業與數字技術一體化融合發展。據了解,截至今年1月,山西已建成智慧化採掘工作面的煤礦共281座,年産能總計74750萬噸,佔全省生産煤礦總産能的61.91%。數字技術助力煤炭産業加速蝶變,煤礦“數智”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為煤炭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業內專家表示,推進産業數字化有利於數字技術廣泛使用、數據全面循環和流通,不僅能使傳統産業之間的技術關聯更加緊密,還能推動産業之間的供需關聯,從上下游分別延伸産業鏈。

 

“中國現在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當中的全部工業門類,共41個大類,666個小類。大而全的完整工業體系提供了場景紅利。”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要促進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發展。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同時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與此同時,中小企業也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競爭力,邁向産業鏈中高端。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的調查顯示,啟動數字化轉型後,85%以上的企業生産或運營效率提升了5%以上;68%以上的企業營收增長了5%以上。

 

在浙江玉環,走進某企業機械車間,可以看到多條生産線緊張有序開展作業,墻上的電子大屏實時顯示各類生産數據。據悉,該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後,庫存數據準確率提升20%,企業産品週轉效率提高20%,産品呆滯率減少80%。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持續加深。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認為,數實融合是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有利於促進産業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幫助企業加速效率提升。

 

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讓數字技術賦能多領域發展

 

無人駕駛汽車、智慧家居、人臉識別、智慧製造、智慧輔助醫療……人工智能已經融入我們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多個領域涌現出新的發展樣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

 

在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魏凱看來,“人工智能+”指的是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基礎性、驅動性的技術力量,與製造、醫療、教育、交通、農業等多個領域進行深度融合,創造出新的産品、服務和商業模式,從而推動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革。

 

推行精密器件5G+人工智能視覺檢測,推出全球首個基於大模型的智慧家電AI平臺,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空調、冰箱等家電製造環節……在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一系列“人工智能+”落地具體應用場景,賦能産業升級。

 

“我們依託智慧機器人聯合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等機構,瞄準養老護理、家庭家務等具體應用場景,加速推進家庭服務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國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正在為各行各業全面賦能,為經濟增長帶來新機遇。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業採用率已達15%,市場規模約為14.4萬億元。

 

“將人工智能融入産業發展,需要企業進行大量應用研發。”業內專家建議,應強化算力基礎設施及産業數據平臺建設,改善算力、數據資源等公共服務供給,打通協同創新渠道,激發全産業鏈創新活力。

 

林志傑表示,“人工智能+”,加的是千行百業,它將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社會的智慧化水準。人工智能技術將有力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

 

夯實數字基礎建設

 

打造數字經濟發展堅實底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數據基礎制度,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

 

數據作為新型生産要素,為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基礎性作用。今年1月,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聚焦12個行業和領域,明確發揮數據要素價值的典型場景,推動激活數據素潛能。

 

在雲南哀牢山的茫茫山林間,上千畝橙林排列整齊,智慧系統依託數字集成感測器,實時收集著土壤、樹根、樹體等關鍵數據,通過建立智慧化決策模型,形成柑橘種植“數字大腦”。智慧農業示範園內,分佈有序的水肥一體化自動監測及灌溉設備,按“需”實施著精細作業。

 

算力、演算法、數據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技術的發展離不開數據的支撐,基於大數據開發應用的智慧化管理系統,可以優化資源能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續性,通過賦能智慧城市、精準農業等,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王軍説。

 

“數據可以與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協同合作,發揮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以數據流引領人才流、資本流、技術流,突破傳統資源要素約束下的産出邊界,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王軍表示,數據通過多元化融合的方式,加速數實融合,降低成本,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活力。

 

中國移動京津冀(天津)西青數據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有利於技術發展與基礎設施同步,滿足未來需求。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能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近年來,全國各地加快數字經濟佈局。不久前,北京首個自主創新人工智能算力集群落地,將通過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算力,推動新質生産力創造;貴州省計劃在2024年基本建成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重點瞄準粵港澳大灣區及長三角地區提供算力服務......

 

“與此同時,要加大技術研發攻關投入,適度超前佈局綠色低碳、安全可靠、海量存儲、自主可控的城市數據基礎設施,支持安全技術多元融合,以解決複雜場景下的數據安全問題。”業內專家建議,應加強全生命週期的數據資源安全治理,提高數據資源形成期的風險評估能力,強化應用期安全監測預警,提升數據安全事件時的應急處置能力,為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築牢安全防線。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