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科技創新能引領産業創新釋放澎湃動能,不斷推動中國製造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深度融合,讓更多創新鏈的“好技術”變成産業鏈的“新應用”,才能增強産業創新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實現技術創新與産業提質的同頻共振

 

全國兩會後首次地方考察,習近平總書記踏上三湘大地,目光再次聚焦“新質生産力”:來到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考察,強調“科技創新、高品質發展是企業不斷成長壯大、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聽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要求“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

 

新質生産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這其中,科技創新起主導作用。今天,3D、4D列印技術的出現,將製造業搬上了普通人的桌面;高速磁浮技術的發展,讓“貼地飛行”的夢想不再遙遠;1分鐘,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可完成經典超級計算機1億年才能完成的任務……這些前沿創新,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必須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新動能。

 

前沿技術與市場需求並非天然高效對接,使最新創新成果及時應用到具體産業和産業鏈上,才能形成現實的、直接的生産力。在上海,已建成的智慧工廠中生産效率平均提升50%,運營成本平均降低30%,帶動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3.8%;在陜西西安,隆基綠能西安電池工廠,智慧製造保證平均每0.8秒就有一片太陽能電池片下線;在福建寧德,寧德時代推行極限製造,將不良品率降至“近零”……中國製造生産場景不斷刷新,有力證明科技創新能引領産業創新釋放澎湃動能,不斷推動中國製造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科技成果轉化是連接科研和生産的重要橋梁,也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環節。現在科研成果轉化率比過去高得多,但仍存在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促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才能打通堵點卡點,提高效率。比如,廣東深圳工程生物産業創新中心實行“樓上樓下創新創業綜合體”模式,“樓上”創新、“樓下”創業,推動前沿技術與市場需求高效對接;安徽合肥健全前沿科技研發“沿途下蛋”機制,鼓勵科研人員在起步初期就將成果轉化落地,催生出一個個戰略性新興産業。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深度融合,讓更多創新鏈的“好技術”變成産業鏈的“新應用”,才能增強産業創新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實現技術創新與産業提質的同頻共振。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搶抓機遇,時不我待。山東青島,深海極地開發産業集群佈局建設;河南鄭州,類腦智慧機器人研發設計與産業化不斷提速……如今,越來越多地方行動起來,邁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的鏗鏘步伐。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各地要立足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業,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産業,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幹,把各方面的幹勁帶起來,新質生産力必將加快發展。

 

今天,放眼神州大地,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世界級産業集群快速崛起,創新高地發展活力勃發奔涌,為加速形成新質生産力提供了強大支撐。新征程上,下好“先手棋”,牽住“牛鼻子”,勇闖“無人區”,拆除“籬笆墻”,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我們一定能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以新質生産力賦能高品質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標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