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梅派弟子魏海敏盼更多年輕人傳承梅派藝術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3-29 11:56:26 | 來源: 中新社 |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電 (陳建新)台灣京劇名家、梅派弟子魏海敏27日在北京表示,戲曲是中華文化載體之一,希望更多年輕人加入戲曲行業,共同傳承梅派藝術。
“梅韻流芳”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30週年、梅葆玖先生誕辰90週年系列活動日前啟動。27日晚,系列活動之“梅派經典摺子戲專場”在北京長安大戲院上演,魏海敏參與演出。
專場演出集中展示五部經典古裝戲及梅蘭芳創排的最後一部戲《穆桂英挂帥》中的精彩片段。魏海敏説,縱觀梅蘭芳大師一生所創作的女性角色,其形象之多元,表演之細膩、傳神,可以説把中國人千百年來對於女性美的描述,從文字、繪畫、傳説中搬上舞臺,成為一個個活生生的美人形象。
魏海敏表示,專場活動主題為“梅蘭芳啟示錄”。當我們重溫大師的藝術之路,緬懷的不僅是藝術成就,更是他一生對於京劇藝術的執著、追求、熱情和奉獻,這是藝術家的責任,也是梅蘭芳大師給我們的啟示。
不同於以往,在當晚的演出中,魏海敏加入了朗讀者角色。作為活動策劃人,魏海敏向記者介紹,京劇的唱念做打非常迷人,但如果只有技藝表演,不能完整展現梅蘭芳大師的藝術成就。因而,此次演出結合了朗誦的方式,講述大師的創作理念、創作過程,讓觀眾能夠更貼近戲曲,感受其深厚內涵。
魏海敏説,京劇發展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必須把其中核心精神提煉出來。在她看來,戲曲充滿了中國人對於生命意義、對於天地之間人的生存方式的思考。戲曲也包含了諸多道理、為人處事的方式等。看戲能夠引起共鳴、凈化心靈。
多年往返于兩岸,魏海敏還觀察到,如今看戲的很多觀眾是年輕朋友,且年輕人對於戲曲的了解,並不比年長的戲迷少。也因如此,她認為從業者對於戲曲一定要有熱情,更要了解角色、演好角色。“我覺得這個時代,觀眾一定要受到感動,才會進到劇場,才會繼續支持你。”
談及戲曲的傳承與創新,長年學習老戲,同時也在創作新戲的魏海敏表示,身為一個傳統藝術表演工作者,絕對不可以只做一件事情,不能只是(專注)傳統或只是(專注)創新,必須要有好的傳承,繼而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如此才能相輔相成推動戲曲和時代同步向前。“未來,我很盼望能夠有更多年輕人加入我們這個行列,使戲曲能有更新的發展。”(完)
相關新聞
- 2023-12-04京昆並置 寶島薪傳——國光劇團開啟“歲末公演”
- 2023-11-28“重逢《牡丹亭》”台北邀人“入夢”
- 2023-11-20“一生情意戲裏盡”——台灣知名劇作家王安祈的戲曲人生
- 2023-09-21台灣十四位戲曲新星將登上“承功”舞臺
新聞推薦
- “平穩、快速,很棒!” 中外遊客點讚“暑運版”高鐵2025-07-02
- 2025年暑期檔電影票房突破20億2025-07-02
- 兩岸以船政文化為紐帶追溯共同歷史記憶2025-07-02
- 跨越海峽的乒乓情誼:2025乒盡全力——鄂臺青年乒乓球交流活動在湖北武漢啟幕2025-07-02
- 兩岸同胞同奔跑 同心築夢繪新篇——臺胞跑團亮相貴陽馬拉松2025-07-02
- 甜度拉滿!兩岸青年攜手繪“糖詩”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