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訪史跡 臺青情不自禁背誦《過秦論》《長恨歌》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4-09 12:03:55 | 來源: 中新社 |
中新社西安4月7日電 (朱賀)“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7日在西安接受中新社等媒體採訪前,台灣青年劉秉睿先背誦了一段西漢賈誼的名篇《過秦論》。
來自台灣成功大學的劉秉睿,是隨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參訪大陸的台灣青年學生團團長。7日,參訪團一行結束陜西行程轉赴北京。回顧陜西行程,劉秉睿援引古文表達踏訪古跡、觸摸歷史的心情。
“賈誼描寫的僅是秦國軍隊的景象,昨天看了秦俑,場面如此壯闊,由此可窺見秦始皇一統天下後秦朝‘虎狼之師’規模之壯觀。”談及走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見聞,劉秉睿説,從前只在歷史課本和文章中讀到相關內容,而今一窺真容,內心著實感動。
劉秉睿就讀于法律系雙主修中文系專業,日常喜愛朗誦詩文。途中聽導遊介紹華清池,他立刻聯想到唐代白居易《長恨歌》詩云“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7日到訪的大慈恩寺距今有上千年曆史,劉秉睿也對佛寺始於隋、重建於唐,並於玄奘法師取經歸來修大雁塔的歷史“感到震撼”。“尤其是大雁塔邊的題字‘民族脊梁’,”他説,“我們不會忘記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源和傳承使命”。
文化內涵不僅存于古跡,餐食中也能發掘“驚喜”。來自台灣海洋大學的林佩蓁在行程中品嘗了風格迥異的粵式和陜西美食,“特別是‘biangbiang面’和羊肉泡饃在台灣都比較少見,吃法非常新奇”。她認為,圍繞不同地域的美食、民風民情展開交流,也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此行台灣青年有不少是“首來族”,劉秉睿説,大家深深被大陸地理人文歷史風情觸動,“是一種心靈上的衝擊。但眼睛看是一回事,用心體會又是另一回事”。
當日下午,高鐵抵達北京。劉秉睿説,在廣東感受創新活力,在陜西品味文化尋根,他也期待用心體會接下來的旅程。(完)
相關新聞
- 2024-03-28林千禧:以《我的祖國》為主線,真情投入創作兩岸有溫度的小故事
- 2024-03-28特稿 | 尋回兩岸共同的民族之根——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在讀臺生期待馬英九攜島內青年學子來訪
- 2024-03-21“大陸跟民進黨説的不一樣啊”
- 2024-03-20臺青大讚大陸創業政策:錦上添花拼就對了!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台灣地區參加今年世衛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産業發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雲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