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趣、意趣、閒趣——從書架上看中國人的閱讀生活

文趣、意趣、閒趣——從書架上看中國人的閱讀生活

 

這是4月3日拍攝的北京五道口Page One書店。新華社記者 賀小童 攝

 

四月京城,草長鶯飛。年逾六旬的邵先生一大早就帶了家裏最大的書袋往朝陽公園趕,他期待能從正在這裡舉辦的2024年北京書市上淘到“寶貝”。

 

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邵先生總會被一些製作精良的“大書”吸引。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藝術分社的書架上,一冊畫幅巨大的《中國繪畫全書》讓他駐足良久。

 

“我的書架上大部頭的書不少。”邵先生説,平時喜歡細細欣賞圖畫的每個角落,這種8開大幅畫面上的全彩高清圖片帶來的視覺衝擊“是電子閱讀媒介沒法媲美的”,也具備較高的收藏價值。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藝術分社有書至美市場總監張瑩介紹説,《中國繪畫全書》囊括316幅中國傳世名畫,上市2個月就銷售了25000冊,“已成爆品”。同類型的《中國書法全書》上線一週銷量也達到5000冊,首發單日銷售碼洋超過150萬元。

 

“開卷有益。”張瑩説,數字閱讀時代,紙質書拿在手裏那種厚重、獨特的質感和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仍然無可替代。

 

傳統與現代交融、文學與實用並存,每年在世界讀書日前後舉辦的北京書市琳琅滿目,折射出實體書仍然在中國人的閱讀生活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除了“大書”,如今中國不少讀者也對“舊書”情有獨鍾,今年的北京書市首次設置的“舊書新知·全國古舊書展銷年會”頗受歡迎。西安古舊書店展位負責人介紹説,這次特意準備了中醫學專題的舊書參展,受到不少醫學生、中醫藥業餘愛好者的光顧。

 

“舊書古籍中,傳統文化蘊含的智慧不可小覷。”讀者李先生把剛剛購買的《傷寒雜病論》放進塑封袋保存好,他希望從中醫古籍裏尋找養生之道。

 

文趣、意趣、閒趣——從書架上看中國人的閱讀生活

 

4月19日,讀者在北京朝陽公園書市上挑選書籍。新華社記者 賀小童 攝

 

無獨有偶,天津內山書店和平大悅城店近日也推出“老書不好找”活動。該書店1917年由日本友人內山完造夫婦在上海創辦,一度成為當時進步青年了解世界新文化、新思想的窗口之一。

 

走進書店,建築、中醫、歷史、法律等各類專業書籍或陳列在木架上或擺放在地上,不少顧客精心挑選著心儀的讀物。

 

“‘老書’不代表老朽破舊,而是指看起來並不追求潮流、但符合讀者閱讀剛需的書。”天津內山書店主理人趙奇介紹。

 

顧客們口耳相傳讓“老書不好找”區域成為書店裏最受歡迎的區域之一。“該區域的書每週都會賣出四五百本,我們也在不斷補充。希望這類活動能讓讀者‘買得起’‘讀得好’。”趙奇笑道。

 

對當代讀者而言,除了古書、舊書蘊含的文化與情懷外,書本上的一頁文字或許就能帶來一方愜意天地。

 

湖南長沙,繁忙都市的一隅,位於市中心的閱讀花園·知行書店宛如一片隱藏在喧囂中的靜謐花園。木質書架與綠植相映,讓人一踏入便能感受到寧靜和諧。

 

書店閱讀諮詢師王梅介紹,每週三、週五和週日的晚上,書店都會舉辦讀書會,最多時可達七八十人。

 

“書店已經成為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每次參加活動,都讓我在紛繁的工作之餘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書店老顧客梁小芳説,最吸引她的莫過於能暢所欲言的讀書會。

 

“希望書友們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閱讀樂趣和精神寄託。”王梅説,書店的目標是“爭取用十年時間帶動一百萬人讀書”。

 

《2023年全國職場人閱讀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超過75%的職場人日均閱讀時長高於半小時,近34%的職場人日均閱讀時長高於1小時。閱讀,成為不少職場人的靈魂棲息地。

 

週末夜晚的北京五道口Page One書店裏亮起暖色調的燈光,店內熙熙攘攘。地處繁華的商圈中心,這家裝潢新潮的連鎖書店成為年輕人休閒的好去處。

 

“我就喜歡這樣的文庫本,可以帶到地鐵上讀。”“95後”上班族夏女士從書架上拿起一本A6紙大小的小説摩挲著,地鐵上的閱讀時光成為她都市生活忙裏偷“閒”的一部分。

 

對當代中國年輕人來説,讀書不僅是抓住繁忙中的空閒消遣,更是享受一段心靈旅程。來自杭州的周女士習慣於夜讀,忙碌了一天,只有夜晚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

 

《2023年全民閱讀趨勢白皮書》顯示,87.98%的中國公眾仍保持閱讀的習慣。在閱讀習慣方面,午休和晚上的空余時段,成為公眾為閱讀保留的一方“凈土”。

 

文趣、意趣、閒趣——從書架上看中國人的閱讀生活

 

4月21日,顧客在貴州省仁懷市西西弗書店選擇書籍。新華社發(陳勇攝)

 

來北京旅遊第一天,周女士就來到位於三里屯潮流打卡地中心的三聯韜奮書店,“既是感受一下文化氛圍,也想買幾本三聯的書給自己充充電”。

 

“越來越多的讀者開始關注自身的閱讀體驗,從‘超前消費’‘衝動消費’轉向理性、務實的消費觀,‘00後’年輕人也更願意為自我學習、自我取悅買單。”張瑩説。

 

調查顯示,文學小説、社會科學、國學經典、人物傳記等類型的書籍更受讀者歡迎。當代生活節奏加快,一些身體、心理健康相關的書籍也被擺放在各大書店的顯著位置。

 

參照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的數據,近年來中國人的閱讀量呈現了逐年上升的趨勢。2010年至2022年間,人均閱讀量從4.98本升至8.11本,增長逾六成。

 

“有時看到一本書的封面,就會有衝動去讀。”夏女士説,不同於微信讀書、聽書等方式,紙質書閱讀的樂趣在於“不期而遇”。

 

對讀者而言,書架上製作精良的書籍,從版面、裝訂到內容、風格,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論是讀大部頭典籍還是休閒小説,是享受獨處還是以書會友,讀書總是令人幸福的。”邵先生説。(記者賀小童、張格、徐思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