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産業進取態勢強勁、競爭力增強 中國經濟呈現蓬勃“精氣神”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4-04-26 16:28:35 | 來源: 央視網 |
央視網消息:“進取”代表著努力上進,立志有所作為,這也正是中國經濟表現出來的“精氣神”。2024年以來,新興産業加速成長壯大,各地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
一季度,全國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準1.5個百分點。其中,電子行業增加值增長13%,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勢良好。
小小感測器 打開産業發展新空間
感測器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裏的“神經元”,也是物聯網最重要的元器件之一。河南鄭州之前就對感測器産業進行佈局,2024年一季度以來,産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
在這個全球最大的客車艙門生産車間裏,機械臂幹起活來一點也不機械。柔性流水線上送來的艙門鋁板各式各樣,但機械臂始終都能做到精準作業。這一切,離不開這樣一個智慧視覺感測器。
新場景催生新需求。在鄭州智慧感測器實驗室裏,科研團隊正在加緊研發一款柔性觸覺感測器,它還有個名字叫“電子皮膚”,可以用到人形機器人上。
在鄭州智慧傳感谷,一邊是科研機構加快研發新産品,一邊是企業在智慧化改造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感測器。在智慧傳感谷裏,這樣迷你的供需對接會隨時舉辦。
智慧傳感谷只是鄭州感測器産業的集聚區之一。目前,鄭州擁有約3000家感測器相關上下游企業,年産值達到300億元。
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鄭州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達到21.2%。
“河南燴菜式的研究院”什麼樣?
3年前,在鄭州所有感測器企業當中,能研發製造高端感測器的企業不到1500家。但在今天,這個數字翻了一番,擴展到3000多家。同樣是3年時間裏,鄭州新增的各類感測器相關科研機構超過50家。一家家新的研發機構給這一片産業帶來了什麼樣的新變化?
在河南省智慧感測器産業研究院,儘管大家身著同一種工服,但仔細看,名牌上的這排小字卻不盡相同,有的是感測器企業的,有的是大學的,有的是物聯網公司的,還有行業協會的。他們同在一個研究院裏工作,有人把這樣的研發新模式叫做“河南燴菜式的研究院”。
研發人員介紹,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感測器的迭代速度慢、研發週期長。隨著感測器越來越智慧,涉及的學科越來越多、越來越交叉,光靠一家來做研發,研發週期就會被進一步拉長,産品量産可能就會變得遙遙無期。
河南省智慧感測器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海永介紹,市場的需求決定了他們去探索“燴菜式”的研發機構。他們一季度完成的鐳射氣體感測器,涉及光路、結構、電路、工藝、程式演算法等方面,他們集合不同的人做不同的部分,更好滿足市場需求。
感測器與物聯網産業聯盟副理事長任紅軍介紹,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最終實現了“一升一降”。比如把設備的靈敏度從百萬分之一提升到十億分之一,同時,還把産品的價格從200多萬元降到100萬元以內。
共享産線加緊建設 壯大感測器産業
對於鄭州的感測器産業來説,“河南燴菜式的研究院”解決了人才、技術的問題。現在他們又在醞釀打造一個更好的“廚房”,讓感測器相關企業可以有更好的環境進行創新,驅動産業持續發展壯大。
一季度裏,這個産業園的整體建設進度達到30%。不久以後,一個面積51000平方米的高等級車間將拔地而起,一條全新的感測器産線將在這裡運行。
更為特別的是,這條全新的産線將是河南感測器行業第一條共享産線,100多套高端精密製造設備將通過産業聯盟的方式實現共享、共用,為各個感測器企業提供中試以及小批量製造服務。
隨著新産線的規劃和建設,一批致力於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的新型科研機構也隨之而來。這家研究院在2024年一季度加速開啟技術轉化業務。
鄭州高新區智慧感測器産業鏈鏈長王德敏介紹,新産線不光承載著企業所需的公共服務,同時,也是當地産業發展的一塊“磁石”,吸引著感測器産業鏈上下游加速向這裡匯聚,從而釋放出更大的協同效應。
新興産業進取態勢突出 競爭力不斷增強
感測器以及電子信息産業的發展,只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縮影。目前,各地在做好傳統産業技術改造升級的同時,都在加快培育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這是中國經濟轉型和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動力,也是最好的抓手。
2024年一季度,國家推出的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帶動了裝備製造業快速發展,特別是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顯著提升了工業企業的勞動生産效率。
在江蘇蘇州高新區,這家專做新型電力裝備的企業,一季度訂單同比大幅增長超過51%。2024年以來,儲能市場大爆發,讓企業的新訂單源源不斷。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業務量,生産線持續上新,18套自主研發的新設備在不久前正式“上崗”。
這家位於北京的汽車工廠不久前正式投入運行,專業實驗室和生産車間緊密相連,進一步提高整車從研發到上市的平均速度。
在浙江,這家民營航天企業用造汽車的方式造衛星,加快佈局自己的全球首個商業衛星星座。
在黑龍江,這家新材料企業在一季度加大研發,將玻璃原片進行高精度加工。現在出産的新型柔性玻璃蓋僅有0.03毫米厚,相當於一張列印紙厚度的三分之一,企業的訂單已經排到2024年三季度。
一季度,新技術、新産品以及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國家統計局不久前透露的信息顯示,“三新經濟”在GDP中的佔比每年在以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加,不斷塑造中國經濟的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賀俊介紹,一季度,在工業中,特別是以裝備和電子信息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進取的態勢更加強勁。新産業和新技術突破的速度以及産業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戰略性新興産業在工業中的比重進一步提升,工業整體效率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表明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壓艙石”作用更加穩固,新型工業化的基礎更加堅實。
相關新聞
- 2024-04-12超10萬億元,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
- 2024-04-25廣交會:超200個國家和地區採購商赴會
- 2024-04-09一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回升
- 2024-04-22讓“網紅”變“長紅”、“流量”成“留量” 各地打造特色文旅IP喜迎出遊熱潮
新聞推薦
- 團圓年|聆聽總書記的新春祝願·歡歡喜喜過好年2025-01-30
- 兩岸同胞互致祝福同賀新春2025-01-27
- “‘兩山’理念”綵燈亮相台灣南投2025-01-27
- 跨越海峽的團圓 八旬母親的特別壽宴2025-01-27
- 台灣寫真:圍爐年菜——舌尖上的美味與鄉情2025-01-27
- 又是一年春運時 兩馬“小三通”聯通馬祖同胞回鄉路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