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人遇上“東北腔”:距離雖遠,心卻很近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5-13 11:44:20 | 來源: 中新社 |
“現在我們的兒女都説著一口流利的東北話。”在遼寧瀋陽生活25年的台灣人江俊億笑説,東北人的熱情、東北話的幽默,讓他在這裡的生活多姿多彩。
走過10屆的大江論壇今年來到瀋陽。當台灣人遇上“東北腔”,不少與會臺青談及他們選擇留在東北的原因。
江俊億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來瀋陽前,他對東北的了解停留于刻板印象,工業城市、冰天雪地、口音獨特……但在這裡,江俊億從一名醫生轉行從事醫療器械等相關貿易,收穫了愛情和家庭,他喜歡上冷熱交替的氣候變化以及這裡熱情直爽的人。
高性價比的消費水準、適宜的工作節奏,加之自帶幽默、詼諧氣息的文化氛圍,都是江俊億留在東北的原因。他的女兒在“台灣腔”“東北腔”同時存在的環境下成長,逐漸明白“攪拌”和“豁楞”是同一動作,“湯匙”和“匙兒”是同一件東西。
在江俊億看來,這是“婉約”與“豪爽”的文化碰撞,其血脈相連的內核是相通的。
徐啟翔紮根東北前同樣懷揣焦慮與不安。他過去認為,東北人口稀少、消費力相對不足。台灣人在瀋陽創業能否實現落地,他不無擔憂。
令徐啟翔意外的是,東北亦擁有獨特優勢。相對於經濟發達的南方城市,東北對於新興産業的發展包容度更高,同時政策的支持讓創業者少了後顧之憂。
來自台灣高雄的吉林省長春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監事長裴仁駿“北上”已有15年。初到東北是為長春企業做創業輔導,在感受到市場的巨大潛力後,他選擇全心投入。
“什麼是秋衣秋褲?”裴仁駿回憶,他一開始並不知道這些“禦寒神器”為何物。徐啟翔也説道,剛來時不明白為何北方人要兩到三天才洗一次澡。“東北很乾燥,這樣的氣候不容易讓人出汗。這些別樣的生活體驗只有真正來到這邊,你才會有感受。慢慢地,我們自己的生活習慣也會融入東北。如今出門吃飯,點菜都不會再叮囑‘少油少鹽’。”
學業、事業、家庭等因素,讓台灣青年奔赴遙遠的東北,但不解之緣也就此結下。東北地區的飛速發展讓台灣青年搭上快車,許多人在這裡實現人生夢想。正如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理事長吳宇恩在第十一屆大江論壇發言時所説:“東北和台灣,地方很遠,但是心的距離很近。”(完)中新社記者 韓宏 楊程晨
相關新聞
- 2024-05-11兩岸“時尚産業大咖”共話非遺時尚的“老味道”與“新活力”
- 2024-05-11超140名臺胞在閩獲發大陸船員證書
- 2024-05-11兩岸少年在廈門“泳”向未來
- 2024-05-11架設合作橋梁 促進融合發展——兩岸媒體記者探訪北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