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通關模式 新疆水果首次“乘坐”冷鏈卡航直達中亞市場

今年1—4月,新疆阿拉山口跨境電商綜試區累計出口包裹1066.74萬票,貨值約16.47億元,同比增長14.53%。截至5月11日,經阿拉山口出境的跨境電商包裹主要來自東莞、杭州等國內製造基地,産品包括玩具、數碼産品等。這些包裹出境後,經中亞國家再發往比利時、德國等歐盟國家,共通達21個國家。

 

水果首次“乘坐”冷鏈卡航 直達中亞市場

 

卡航是一種用高性能大型卡車進行貨物跨國運輸的方式,按照《國際公路運輸公約》,貨物從發貨倉出發,到目的地入倉,沿途海關原則上不查驗、不開箱,可大幅節省通關時間和運輸成本。因此也被稱為繼空運、海運、鐵運之後的“第四物流通道”。5月11日,幾輛滿載新疆水果的卡航冷鏈運輸車就從新疆最大的果蔬批發市場出發,直達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

 

創新通關模式 新疆水果首次“乘坐”冷鏈卡航直達中亞市場

 

在位於烏魯木齊的新疆九鼎農産品批發市場,海關工作人員完成了出口果蔬的集貨、裝運、查驗等通關手續。這些車輛到達霍爾果斯口岸後,不用再進行出口貨物報關,也不用出口轉關貨物“二次入倉,就可以直接出境前往哈薩克斯坦了。

 

新疆九鼎農産品批發市場負責人周凱表示,對於商戶是一個極大的利好,降低了這個運輸的時效,因為你從口岸折騰這一圈兒要多花一天的時間。減少了一天的運輸時間,減少了兩次倒裝,又在這裡一次性地能完成海關的相關手續,這個便利性對於商戶來説是非常有利的。

 

創新通關模式 新疆水果首次“乘坐”冷鏈卡航直達中亞市場

 

以前新疆各大市場的果蔬出口中亞,需要將果蔬運到出口口岸辦理查驗、通關手續,不僅耗時長,果蔬損耗也較大。此次創新通關模式,將助力與中亞各國實現“門對門”直達運輸,提高了約50%運輸時效,降低約3%的商品損耗,為新疆自貿區果蔬出口開通了一種新的物流模式。

 

新疆烏昌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李士鈺介紹,設立烏昌海關農副産品專用窗口,並在整體通關時效上做到了即報即檢即驗即放。對整體冷鏈貨物和果蔬産品做到高效通關的保障,並將運用“公路口岸+屬地直通模式”,將整體貨物的通行時間從36個小時壓縮到了12小時。

標簽: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