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小滿,麥粒漸滿!衛星視角見證全國各地小麥成熟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4-05-20 11:04:55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安徽六安
安徽4300萬畝小麥已陸續進入揚花灌漿期。在産糧大縣六安霍邱,進入4月份以來,雨水較常年同期偏多,氣溫偏高,田間菌源量比較大,赤霉病發生風險等級高,對小麥後期生長十分不利。當地整合各級專項資金2400多萬元,開展小麥“一噴三防”。
安徽宿州
宿州市700余萬畝小麥豐收在望。近日,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印發《2024年安徽省小麥搶收工作方案》。
今年“三夏”期間,全省計劃投入大型高性能聯合收割機17萬台左右,其中省內投入15萬台左右、外地引進2萬台左右,力爭用10天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全省小麥搶收任務,機收率穩定在98.5%以上。
江蘇連雲港
江蘇小麥種植面積增加至3590多萬畝,一、二類苗比例高於上年同期。
江蘇北部連雲港等地區小麥預計5月底開鐮收割,6月下旬即可全部收割完畢轉入夏種。
河南安陽
河南現有8500多萬畝冬小麥,生産形勢總體不錯,一、二類苗佔比達到93.4%。
在河南安陽滑縣,181.2萬畝小麥陸續進入灌漿期。灌漿期是小麥高産的關鍵時期,多臺植保無人機正在進行“一噴三防”作業。這是小麥生長中後期的重要措施,幫助小麥防蟲、治病、防早衰。滑縣整合專項資金1000多萬元,免費為種植戶開展“一噴三防”作業面積95.28萬畝。
山東萊西
近日,在山東萊西沽河街道的萬畝小麥高標準農田,當地農機合作社正聯合進行“一噴三防”作業。小麥“一噴三防”是一項有災防災、無災增産、“吹糠見米”的技術措施,對防治穗期病蟲、防止小麥早衰、防範幹熱風,保障小麥穩産豐收作用重大。
河北衡水
河北省現有冬小麥3300多萬畝。河北衡水市的500多萬畝冬小麥進入了起身期,匍匐了一個冬天的小麥開始轉為直立生長。當地農民採用噴灌、滴灌等節水方式對麥田進行灌溉。近年來,當地推廣了節水高産小麥品種和智慧節水灌溉系統,減少灌溉用水,同時可以實現水肥一體化,將水分和養分定時定量輸送給麥苗,為提升小麥産量打好基礎。
相關新聞
- 2024-05-08插秧專列開行25年 運送插秧客近190萬人次
- 2024-04-16在希望的田野上丨讓糧田變良田!高標準農田繪就好“豐”景
- 2024-05-17坐秋望夏説飯碗:來自“大國糧倉”的報告
新聞推薦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2025-05-12
- 時政微觀察丨從三個歷史坐標讀懂習主席俄羅斯之行2025-05-12
- 普京:俄中關係是國家間關係的真正典範2025-05-12
- 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有序推進多項空間科學實驗2025-05-12
- 離開“中國製造” 美國人的衣櫃先崩了2025-05-12
- 大陸配偶上街抗議臺當局刁難、欺淩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