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最新研究:火星火山上發現晨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行星科學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火星寒冷清晨的高聳古火山山峰觀察到結霜。這一發現支持火星巨型火山上的局部大氣環流在火星表面和大氣之間的活躍水體交換中起到了作用。

 

該論文介紹,塔爾西斯(Tharsis)火山群位於火星熱帶緯度內,這裡有太陽系內一些最大最高的火山,包括高達21千米的奧林匹斯山(Olympus Mons),不過,其地質特徵似乎都處於休眠期。探測器觀測到水冰雲並測得塔爾西斯平原火山上方大氣的水蒸氣含量局部增加,説明該區域可能存在活躍的水循環,但這些熱帶地區的平均表麵條件並不利於水霜形成,而且能證明這麼低緯度發生冷凝的直接觀測證據很有限。

 

在本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美國布朗大學A. Valantinas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分析了歐洲空間局(ESA)的“痕量氣體軌道器”採集的影像,並在火山峰和奧林匹斯山的火山噴口發現了的冰沉積物,數據分析顯示,這些沉積物只出現在寒冷季節的火星清晨。研究團隊利用氣象模型模擬發現,表面溫度與這些霜由水而非二氧化碳組成是一致的;對其他類型的已有探測器數據的分析也支持這個解釋。這些模擬還顯示,大氣穿過高聳的塔爾西斯火山時産生的大氣環流模式,類似于地球高山誘導的微氣候,從而形成能在塔爾西斯産生結霜的條件。

 

論文作者估計,塔爾西斯火山上可能形成的霜凍總品質約為15萬噸水冰,在火星冷季,這些霜凍可能每天在火星大氣和表面之間交換。他們指出,雖然這只佔火星大氣中水蒸氣總量的一小部分,但可能對局部表面環境非常重要。

 

中新網電 記者 孫自法

標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