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丨歐方切莫錯過解決電動車爭端的最後“窗口期”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4-08-22 10:36:19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當地時間20日,歐盟委員會發佈了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信息預披露,建議對中國及歐盟在華生産的純電動汽車徵收為期5年、17%至36.3%的反補貼稅。如果這一貿易保護主義做法落地,不僅會嚴重損害中國汽車産業利益,也將破壞中歐相關産供鏈合作,令歐洲遭受反噬之痛。
外界注意到,與7月公佈的初裁結果相比,歐方這次對幾家中國車企擬徵稅率進行了小幅調降。歐方看似做出了某種程度的讓步和妥協,但更多是象徵性的,沒有改變濫用世貿規則程式、將調查工具武器化、以“公平競爭”名義破壞公平競爭的本質。
事實上,自去年10月歐委會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起,歐方的一系列做法就缺乏正當性和合法性。一方面,所謂“調查”是在沒有歐盟産業申請的情況下自行發起的,明顯違背了市場意願;另一方面,為達到預設目標,歐委會構造並誇大所謂“補貼”項目,排除了出口量靠前的歐美企業,只選擇中國本土企業。無論是抽樣標準,還是操作過程,都存在很多不合規、不透明、不公正之處。
今年6月下旬以來,為解決電動車爭端,中歐已開展了十多輪技術磋商。然而,歐方發佈的這份終裁披露,並沒有充分吸納中方意見,仍然堅持錯誤做法。它基於的是歐方單方面認定的“事實”,而不是雙方共同認可的事實。這與歐方一些人口口聲聲説的“規則、法治、公平”背道而馳。
無論歐洲一些政客出於什麼動機打壓中國電動汽車産業,有一點可以確定——他們的做法損人害己,遭到歐洲政界和商界人士的廣泛批評。德國總理朔爾茨等領導人公開反對限制汽車貿易,呼籲保持貿易“公平和自由”。英國《泰晤士報》等媒體刊文指出,歐盟一邊要求消費者轉向電動汽車,一邊卻試圖阻止性價比高的電動汽車的供應,此舉荒謬可笑。
在中歐圍繞電動汽車關稅議題博弈之際,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這些年,歐洲整體經濟增長乏力。面對能源轉型需求和拉動經濟考慮,一些歐洲國家正在積極爭取中國車企前來投資建廠。不久前,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訪華期間,推進雙方新能源汽車合作就是主要議題之一。
然而,在平衡本國利益和歐洲整體利益之間,出現了一種“扭曲”的邏輯——某些國家寄希望於歐盟祭出高關稅,設想中國車企會因此到本國投資建廠,從而帶動歐盟汽車産業發展、增加當地就業機會。但實際上,恐怕事與願違。想想看,如果歐盟濫用貿易保護工具,導致中歐合作大氛圍變糟,中國車企怎麼不會對開拓歐盟市場心存疑慮呢?難怪有分析指出,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反而可能會失去中國投資。因此,歐盟各國都有必要對歐委會醞釀加徵高關稅的做法説“不”。
中歐合作的本質是互利共贏。中方始終本著最大誠意,致力於通過對話磋商與歐方妥善處理貿易爭端。但這不意味著,中方會坐視自身利益受損,成為貿易保護行為的“犧牲品”。本月9日,中國已將歐盟電動汽車臨時反補貼措施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這向外界釋放了清晰信號——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
根據歐方議程,在完成終裁披露徵求意見的環節後,歐盟委員會將向各成員國提交最終決定,並將於11月4日前做出最終裁定。隨著最後“窗口期”臨近,歐方需要認真傾聽內部聲音,權衡利弊得失,同中方加快探討妥善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摩擦升級,避免影響中歐之間的互信合作。否則,歐方將得不償失。
(國際銳評評論員)
相關新聞
- 2024-08-21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披露 商務部:堅決反對
- 2024-08-21商務部:對原産于歐盟的進口相關乳製品進行反補貼立案調查
- 2024-08-21外交部:敦促歐方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