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4-10-31 10:53:56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乘組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和神十八航天員成功會師,開啟了他們的太空之遊。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九號,中國已經有38人次、24名航天員進入太空。飛向太空永遠都是充滿風險和挑戰的,是什麼讓中國航天員們一次又一次自信地出發呢?
10月30日中午,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發大約8個小時後,在距離地面400公里左右的太空,神舟十九號乘組的航天員們終於到達了中國空間站。
重返中國空間站的神十九航天員蔡旭哲打開艙門,再次體驗失重,他輕鬆地就從飛船進入空間站節點艙,和等待他們到來的神十八乘組來了一個大擁抱。第一次進入空間站的兩位“90後”航天員也同樣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在打掃一新的空間站核心艙,歡迎儀式必不可少。
2023年,中國空間站進入常態化運營,中國航天員開始了每年兩次的太空換班。每過6個月,神舟飛船發射,運送新一批航天員進入太空,中國空間站暫時“滿員”,已經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場景。
快樂的聚首,讓人可能會暫時忘記他們相聚的地方是在茫茫太空。在空間站的艙壁外就是嚴酷的太空環境,無處不在的風險和隨時可能到來的意外,伴隨著他們在太空的每一天。如何才能自信從容地完成他們的工作任務呢?跟隨神十九航天員們發射前的腳步,或許能夠找到一些答案。
全系統合練是每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前的必要流程,航天員也必須按照發射流程參與。對第一次執行任務的航天員來説,這是他們離正式發射最近的時刻。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邢雷: 包括地面指揮員和航天員乘組的協同配合,航天員乘組幾個航天員之間的協同配合,都非常默契。
默契配合需要團隊的力量。入選神舟十九號任務的三名航天員中,指令長蔡旭哲是二度飛天。兩年前,他參與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在太空見證了中國空間站從單艙飛行到三艙組合體建成的全過程,返回地球不到兩年就重返太空,他對太空的精彩和風險都深有體會,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神舟十九號乘組中,另外兩名航天員都是第一批飛天的“90後”。
宋令東曾經是戰鬥機駕駛員,在2萬米高空看過祖國大地,這一次,他終於到了更高的地方。
王浩澤是中國第三位執行飛行任務的女航天員,也是中國第一位女性航天飛行工程師。2020年入選中國第三批航天員之前,她的工作是為火箭設計更好的發動機。當時的她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坐著火箭去往太空,以另一種方式繼續投身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如果説熱愛太空、時刻保持對太空的敬畏、牢記航天員的責任是每個航天員進入太空前就必須做好的心理準備,那麼明確的任務安排和科學的訓練則給了他們挑戰飛天的底氣。
10月29日上午,神舟十九號乘組第一次公開亮相,在説到接下來六個月的任務時,每一個人眼裏都充滿自信。他們是中國空間站開始建造後的第8個飛行乘組,飛行任務不僅多,而且繁雜。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 此次任務在空間站駐留約六個月,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實(試)驗,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貨物進出艙,進行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載荷和艙外設備安裝與回收等任務,開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動以及空間搭載試驗。
此前,神舟十七號和神舟十八號兩個乘組都通過出艙,加強了對中國空間站的防護。此次神舟十九號的飛行任務中,出艙活動依然是重點。
航天員王浩澤: 出艙的任務主要是對空間站進行防護。因為在空間裏面運行,空間站它有可能會受到微流星、空間碎片干擾,甚至是衝擊,所以我們要對艙外的一些重要管路、設備進行防護。
儘管之前的乘組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但每次出艙活動的風險並不會因此降低,只有在地面充分訓練,才能保證航天員真正置身宇宙環境後還能從容鎮定。而隨著中國空間站在軌時間越來越長,各類意外情況突發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對意外事件的預案和處置訓練,也是航天員順利完成任務的重要前提。
航天員蔡旭哲: 我們還要進行一些重點對操作能力以及操作規範、提高操作品質的訓練,主要是規避操作帶來的風險。另外,在軌應急突發情況的處置,也作為我們訓練的重點。
如果説飛行和航天器維護是各位航天員都要處理的“老問題”,那麼每個乘組要面對的新挑戰則是不同類型的空間實驗和試驗。神十九航天員在軌將開展86項科學實驗和研究項目,其中有超過半數是新增的,或是對之前的實驗有所改動。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張偉: 我們這次將要上果蠅。我們知道地球是一個磁場環境,在月球上沒有磁場,火星上有微弱的磁場。我們通過建立亞磁環境來研究,亞磁和微重力分別作用條件下,動物的行為和生長髮育過程。
時間臨近發射,航天員已經落座,他們將自己託付給“神箭”和“神舟”飛船,等待一飛沖天。對所有的載人任務來説,往返太空和地球的旅程都是整個任務中風險最高的時刻之一。火箭、飛船、測控、飛控多個系統的工作在發射的這一刻是否配合默契,決定了飛天的成敗。但坐在其中的航天員,也要發揮自己的作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楊海峰: 航天員乘組從空間站返回之後,我們後邊會組織一些交流,航天員乘組在軌的一些體驗或者一些好的建議反饋給設計師。設計師經過論證之後,如果確實比較有改進的意義,我們會充分借鑒採納。
從神舟五號第一次載人飛行以來,神舟飛船已經經歷了多次改進,尤其是進入空間站任務階段後,為了適應天地往返的需求,不僅在安全性上不斷提升,也在實用性上不斷努力。
火箭成功點火、不斷上升的過程中,神十九三名航天員一直在翻看手裏的飛行手冊,確認每一個節點可能需要他們進行的操作。不過,和之前許多次發射一樣,這一次預案依然都留在了紙上,航天員們順利到達目的地。
接下來幾天時間,神十九航天員們將在神十八航天員的協助下,熟悉環境、交接工作。接下來半年,則是他們的主場時間。在忙碌工作之餘,他們還將在太空度過春節。不過,這並不是一段孤獨的旅程,因為在地面,還有人會一直陪伴他們,保障他們的安全、協助他們的工作。這些地面輔助也是中國航天員順利完成太空任務的最強後盾。
在廣袤的大漠戈壁上,一次又一次,中國航天員們懷揣航天報國之志,向著無垠的太空勇敢出發;又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到這裡。一次又一次,他們在星辰大海中留下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足跡,也托舉起了中國載人航天的飛速進步。現在,神舟十九號乘組航天員已經開啟了他們的太空生活,再過幾天,神舟十八號乘組航天員也將回到東風著陸場。
編輯丨陸宇佳 王剛 于立群 蔣彰 周辰 徐聖益 李昊 陶嘉樹 攝像丨阮紅宇 徐宇召 李揚 剪輯丨張文慶 趙雲龍
相關新聞
- 2024-10-30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 2024-10-30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浩瀚太空首次迎來中國“90後”訪客
- 2024-10-30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
- 2024-10-30全過程精彩回顧 走進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紀實
新聞推薦
- “手拉手”!中國鏈博會打造世界“共贏鏈”2024-11-29
- 澳門故宮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中心啟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遊“一簽多行”“一週一行”陸續實施2024-11-29
- 這場跨越海峽的“青春之約”成為兩岸交流的靚麗風景2024-11-29
- 泉州走進台灣 泉州特色文創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備受歡迎2024-11-29
-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廈門海滄區舉辦海印放火獅民俗文化節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