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丨一個日本人,為何研究南京大屠殺40年?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4-12-09 11:29:15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在12月13日第11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臨之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赴日本山梨縣拜訪歷史學專家笠原十九司。不久前,他的一篇論文《史料發掘:南京大屠殺的現場與照片——基於一個日軍炮兵的陣中日記和回想錄》被翻譯並刊登在2024年第3期《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雜誌上,鮮為人知的史料在中國引發關注。這篇論文的誕生源於笠原十九司收到的一封信。
笠原十九司:我叫永井元。我把我父親留下的資料整理好了,複印出來了,如果可以的話,想讓笠原老師或者其他人看一下,請專家看一下,照片原件我保存著。
來信人永井元的父親名叫永井仁左右,曾是侵華日軍獨立野戰重炮兵第十五聯隊的士兵,1937年9月13日應召入伍,隨部隊登陸上海,之後又一路向南京進犯。12月13日,日軍攻佔南京後,他親眼目睹了日軍屠殺俘虜的暴行。退出現役時,他將南京大屠殺的現場照片藏在寫真帖的襯紙裏,秘密帶回日本,並根據戰時所寫的陣中日記,整理出更為詳細的回想錄。
關於南京的那段經歷,他有過這樣的描述:
一個步兵中隊去解除了這1.5萬—2萬名俘虜的武裝。由於俘虜實在太多,有傳聞説,炮兵團長説要適當處置,説是什麼人都行,帶走幾個人也行,想怎麼砍就怎麼砍。有個軍醫刀法低劣,斬首時把刀砍彎了收不進刀鞘。還有部隊把眾多俘虜趕到城墻一角,鐵絲網圍起來後用機槍射殺,然後再澆上汽油焚燒。揚子江裏有很多用卡車運來的被拋棄的屍體,直到此後為參加徐州戰役而渡江的時候,仍能看到像碎了的豆腐一樣漂浮的屍體。
笠原十九司收到的信中,還附帶有6張照片複印件,其中3張為屠殺現場。永井仁左右曾給兒子看過照片,並寫下註釋加以説明。
記者:這些照片拍的是什麼內容呢?
笠原十九司:日本兵把中國人的頭砍下來,肉掉到肩膀上,頭不知道去哪兒了,他的同伴用日本刀展示了自己砍的部分。這是屍體的照片,周圍圍著日本軍人。這張照片的背面寫著“南京”,並標注了拍攝時間是昭和12年(1937年)。中國士兵被集中在城墻的一角,用鐵絲網圍起來,隨後被機槍等武器集體射殺。之後,屍體的照片被拍攝了下來。
收到信後,笠原十九司曾與永井元聯繫,到他家中親自驗證了其父親永井仁左右留下的軍隊手牒、從軍手帖、陣中日記、寫真帖等實物資料。
笠原十九司:這些照片顯示了什麼時候,在哪,誰拍的,三個要素毫無疑問成為南京大屠殺有力的證據。
徵得永井元的同意,笠原十九司將這些照片和他父親的陣中日記、回想錄一起整理,2007年發表在日本的《戰爭責任研究》雜誌上。
記者:永井元把真相的證據拿出來,原動力是什麼?
笠原十九司:他的父親希望讓人們知道這一暴行,才留下了這樣一份記錄,事實就是事實,不知道是不行的。戰爭是殺人,也是破壞。對日本侵略戰爭的反省是原動力。
在日本,只要提到南京大屠殺,笠原十九司是繞不開的名字。他長期致力於中國近現代史和東亞近現代史的研究,曾經參加過南京大屠殺調查研究會,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歷史有深入研究,著有《南京難民區的一百天》《南京事件》《南京事件爭論史》《“百人斬競賽”與南京大屠殺》等十余部個人專著。
早在1965年,笠原十九司就到訪過中國。那時,正在東京教育大學東洋史學專業就讀的他和100多位日本青年一起,受邀赴中國交流訪問。
在南京,笠原十九司見到了一位老太太。後來,這位老太太出現在了日本《朝日新聞》著名記者本多勝一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作品《中國之旅》中。
笠原十九司:這個老太太在南京大屠殺中被強姦了,她來到我們面前,流著淚,講述了自己遭受的迫害,對我來説真的是衝擊,以前完全不知道日本軍在中國做了什麼。
笠原十九司真正開始研究南京大屠殺歷史,源於其大學老師、日本著名歷史學家家永三郎的“教科書訴訟案”。1952年,家永三郎負責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新日本史》因客觀、公正地記述歷史,對戰爭有真誠的反省被廣泛採用。可是10年之後的1962年,日本文部省在當年的教科書檢定中認定《新日本史》不合格,認為書中關於南京大屠殺、侵華戰爭、731部隊以及沖繩島之戰的敘述,把戰爭寫得太陰暗。推行了10年的教科書被突然否定,家永三郎極為憤慨。1965年,他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文部省對歷史教科書的裁定。
笠原十九司:文部省認為書裏內容不是事實。日本政府認為日本的戰爭不是侵略,某種意義上説開發了中國、援助了中國,是一場解放亞洲和中國的戰爭,家永老師不接受這個審定結果,所以提起了教科書訴訟。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場官司一打就是32年。32年間,家永三郎提起了三次訴訟。為在法庭上支持恩師,笠原十九司走上了尋證之路。
記者:笠原先生是如何進行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研究的呢?
笠原十九司:日本已經全部從戰時開始統治,南京大屠殺的資料什麼的已經全部沒有了,處理掉了。總之不讓寫,於是我去了美國。
上世紀70年代開始,笠原十九司和他精通英語的夫人一起數十次前往美國,收集了大量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原始資料,並翻譯成日文出版發行。在積極發掘整理第三方史料的同時,他一直在多方尋找兩位重要人物——最早報道日軍南京暴行的美國記者斯蒂爾和德丁。斯蒂爾是《芝加哥每日新聞》記者,他在1937年12月15日率先向世界發出了《日軍殺人盈萬》的報道。
笠原十九司:這是斯蒂爾拍的照片,是躲在遠處拍攝的。這裡也有屍體。在不被日軍發現的情況下拍的照片。他在現場都看到了,這樣讓我堅信南京大屠殺是存在的。
1987年9月4日,笠原十九司終於在美國塞多納見到了已經84歲的斯蒂爾,並留下了採訪錄音。
笠原十九司採訪斯蒂爾錄音:很遺憾,我聽説有些人不相信發生了南京大屠殺,但是確實發生過此事。
德丁,供職于《紐約時報》,作為第二位揭露南京大屠殺暴行的記者,他在1937年12月18日發表系列報道《俘虜全遭殺害》《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擴大 一般平民亦遭屠戮》,笠原十九司曾經三次拜訪德丁。
笠原十九司:德丁當時在南京的城內,日本進攻,不斷殺害抵抗者。然後把抓來的俘虜帶到長江岸邊,要集體屠殺。他也看到了屠殺的場面。真的是活生生的,就像我也在現場一樣。在我腦海裏是日軍一個接一個瘋狂殺害中國民眾的情景,戰場是非常可怕的。
如今,斯蒂爾與德丁兩位南京大屠殺親歷者早已不在人世。但他們在1937年的新聞報道和上世紀80年代接受笠原十九司採訪時的記錄,都成了研究那段歷史的一手資料。1984年,當家永三郎第三次提起國家賠償訴訟時,笠原十九司和洞富雄、藤原彰、本多勝一等人組成了南京事大屠殺調查研究會,開始在檔案資料之外,到南京實地調查取證。
笠原十九司:了解南京這個地方,對歷史學家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我去各個屠殺現場,了解南京的地理,面積有多大、氣候如何,特別是冬天去,因為日本進攻的時候也是冬天,日軍也冷。他們把居民趕出去,把居民殺害,進民宅睡覺。我去過現場調查體驗,就可以寫出具體的情況。
1987年,笠原十九司和研究會成員再次來到南京,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其中一位叫陳頤鼎。南京保衛戰期間,陳頤鼎擔任南京衛戍軍第87師第261旅旅長,曾帶領精銳部隊與日軍血戰光華門。在1987年的訪問中,他向笠原十九司詳細講述了部隊撤退到下關時的情況。
笠原十九司:當時日本攻過來,結果國民黨指揮部的領導者直接逃跑了,大約幾十萬的士兵被留下了。士兵無法渡過長江,逃不掉,不斷被從岸上趕來的日本兵殺死。但是這個叫陳頤鼎的隊長,用部下簡單準備的木筏,提前逃了出來。日軍把士兵解除武裝,全部趕到長江邊,用機槍射殺,把屍體扔進長江,這就是大屠殺。到春天的時候,屍體都腐爛了,有慈善團體把屍體埋葬。
然而,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國內掀起一股全面否認南京大屠殺的逆流。到了90年代,否定南京大屠殺的鬧劇愈演愈烈,日本右翼甚至在美國製作廣告公開宣揚南京大屠殺是謊言,愛國華人被激怒。1990年12月26日,《紐約時報》上刊發了一則廣告,向全世界徵集南京大屠殺有關資料,一些線索開始浮現,隨著大量真實史料的披露,“大屠殺”否定派的觀點不攻自破。
當南京大屠殺正在進行的時候,一位在南京生活了20多年的美國牧師約翰·馬吉,用他自己的家用16mm攝影機悄悄記錄下他所看到的一切。在他拍攝的鏡頭中,城內到處是殘垣斷壁,受日軍姦淫的中國婦女,被汽油燒焦的屍體,街道上、水塘中,到處是被日軍血腥屠殺的平民。
時任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教務長明妮·魏特琳,她以一己之力拯救了無數學生和驚恐的南京難民。在她當年的日記中,記錄了一幕幕悽慘的景象。
魏特琳日記:又有許多疲憊不堪、神情驚恐的婦女來了,説她們過了一個恐怖之夜。日本兵不斷地光顧她們的家,從12歲的少女到60歲的老嫗都被強姦,丈夫們被迫離開臥室,懷孕的妻子被刺刀剖腹。
約翰·拉貝,時任德國西門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經理,當年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在安全區內設立了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等26個難民收容所,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
拉貝日記:留在南京的27名西方人士以及中國民眾,都對你們士兵在14日所進行的大規模搶劫、強姦和殺戮感到震驚不已。昨天,在光天化日之下,神學院有數名婦女就在一擠滿男人、婦女和兒童的大房間的中央被強姦。
類似的描述多達2000多頁。1996年,拉貝的外孫女、65歲的萊因哈特夫人在紐約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向世界各國記者展示了拉貝日記,引起全世界轟動。
這些證據,都被笠原十九司收錄到了他的著作《南京難民區百日》一書中,同時成了支持教科書訴訟案的有力武器。
笠原十九司:這是我在訴訟中,向法院提交的意見書。在這裡,我做了“南京大屠殺是存在的”這樣的證言,有美國的報道、英國的報道、德國的報道、中國的報道,世界上都有南京大屠殺的報道。
1997年8月,日本最高法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文部省刪除教科書中有關“731部隊”、南京大屠殺等4處內容的行為違法,責令對家永三郎作出國家賠償40萬日元。
笠原十九司:這是1997年發行的初中歷史教科書。很清楚地寫著“南京大屠殺事件”,關於當時的死亡人數,有數萬人、十幾萬人乃至超過三十萬等不同的估算。
這場訴訟的結果,使日本教科書越來越接近真相,卻也讓日本右翼無法容忍。1998年,日本右翼學者松村俊夫、東中野修道通過日本展轉社公開出版《南京大屠殺的大疑問》和《南京大屠殺的徹底檢證》,質疑對象直指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夏淑琴。儘管馬吉影片中出現了李秀英本人和夏淑琴家中的鏡頭,但書中依然將她們描述為“假證人”。
笠原十九司:夏淑琴一家9口有7人被殺,只有她和妹妹2人倖存,因此生活艱辛,沒能上學。結果日本的學者説她沒有學歷(證言不可信),她很悲觀,非常沒有精神。
為了捍衛自己的名譽權和中國人的尊嚴,李秀英、夏淑琴以損害名譽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以笠原十九司為代表的學者群體和以渡邊春己為代表的律師團為她們的訴訟提供了幫助。2005年,東京最高法院作出終審判決,李秀英名譽侵權案勝訴。2009年,東京最高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夏淑琴名譽侵權案勝訴,被告賠償原告400萬日元。
笠原十九司:勝訴後我們在南京慶祝,夏淑琴真的很高興,在日本勝訴改變了她的人生觀,讓她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信心。夏淑琴説自己到現在為止在日本遭遇冷眼,怨恨日本,但是日本人也有像我這樣的人幫她做誹謗訴訟。雖然有些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但如果你正確理解,就可以和解,可以信賴。
1937年發生在中國南京的那場浩劫,已經永遠成為了歷史,但慘痛的景象始終揮之不去。2015年,《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如今80歲的笠原十九司正和日本、中國、韓國的學者們在做一套共同的歷史教材,標題是《開啟未來的歷史》。
記者:您認為對待歷史正確的態度是什麼樣的呢?
笠原十九司:南京大屠殺是事實,全世界都知道南京大屠殺,但只有日本不教,只有日本人不知道,這是日本之恥。所以我來寫,我來逐漸告訴日本民眾正確的歷史和事實,讓日本的國民在知道的基礎上,真正進行反省,承認此前侵略了中國,才能構築友好關係。
製片人丨劉斌 沈公孚
策劃丨孟克 張宏飛
編導丨丁芳 殷絮
總臺記者丨何欣蕾 雷昊 林博翰 楊紅霞
新聞推薦
- 節慶顯活力 四海年味長——乙巳春節假期回眸2025-02-05
- 冬奧三年又逢亞冬,冰雪熱,“燃”!2025-02-05
- 青春匠心:“煎”出團圓和紅火2025-02-05
- 福馬“同城生活圈”:雙向奔赴的團圓路更溫暖2025-02-05
- 臺胞博導的“小美滿”:“大家”“小家”皆有收穫2025-02-05
- 千年銀城慶新春 文旅融合過大年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