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2024年3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湯洪波在空間站組合體艙外作業畫面。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2024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圓夢園廣場舉行。這是航天員蔡旭哲(右)、宋令東(中)、王浩澤在出征儀式上。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拼版照片:上圖是2024年4月26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和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全家福”(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下圖是2024年10月30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和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交流的畫面(新華社發韓啟揚攝)。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發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從左至右)安全順利出艙(拼版照片)。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2024年9月19日9時14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與遠征一號上面級,成功發射第59、60顆北斗導航衛星。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發(楊志遠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這是2024年6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螢幕上拍攝的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月背的模擬動畫畫面。2024年6月2日清晨,嫦娥六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採集任務。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2024年11月12日,在珠海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觀眾近距離觀察拍攝嫦娥六號取自月球背面的土壤樣品。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記者 洪澤華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2024年2月26日拍攝的“中國天眼”(維護保養期間使用物理濾鏡拍攝)。位於貴州平塘縣的“中國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2024年11月30日在海南文昌拍攝的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左)和二號發射工位(右)。2024年11月30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並取得圓滿成功。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建成並成功首發,填補了中國沒有商業航天發射場的空白。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星空下的國家天文臺阿裏觀測站(資料照片)。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裏,因其稀薄潔凈的大氣條件和極高的海拔高度,成了天文學家放眼星辰大海、窺探遙遠宇宙的理想之地。國家天文臺阿裏觀測站是北半球最佳天文觀測站之一,隨著國際合作與國家部署項目成功落地,融科研科普為一體的“高高原”特色天文科研科普基地正在加速建成。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發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2024年8月11日,在青島大港碼頭,攜“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深海一號”遠洋科考船解纜離境,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科考工作(無人機照片)。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發(張進剛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2024年9月11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維嘉海山完成2024西太平洋國際航次科考最後一個潛次下潛作業。科考期間,“蛟龍號”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了18次下潛作業,搭載十余名中外科學家探索深海。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記者 王聿昊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2024年11月1日,“雪龍”號和“雪龍2”號船從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碼頭出發(無人機照片)。當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隊,劈波向南、破浪出征,開啟為期近7個月的科考征程。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記者 黃國保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2024年12月7日,直升機將“雪龍”號上的貨物運送至南極中山站。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記者 黃韜銘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2024年11月17日拍攝的靠泊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的大洋鑽探船“夢想”號(無人機照片)。當日,擁有最大11000米的鑽深能力、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在廣州正式入列,標誌著中國深海探測關鍵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這些時刻,見證對星辰大海的一次次奔赴

 

“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返回海南三亞(2024年3月28日攝)。此次科考歷時50天,順利完成中國-印度尼西亞爪哇海溝聯合深潛任務。

 

2024年,“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天眼”巡空……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仰望星空,創新驅動的“中國號”向著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勇前進。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年裏,“蛟龍”入海、“雙龍”探極、“夢想”揚帆……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矢志遠航,乘風破浪再出發。

 

一次次奔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從未止步!

 

新華社發(沙曉峰 攝)

標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