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種子連兩岸 “斜杠臺農”曾明寶紮根同安,甘為兩岸農業融合“搭橋人”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12-24 11:38:31 | 來源: 臺海網 |
臺海網12月2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江小聰 吳鵬波 通訊員 鄭素描/文 受訪者供圖)日前,海峽兩岸(廈門)現代農業技術交流大會在同安舉辦,廈門市同安區台灣農民創業園同步揭牌。大會成功舉辦的背後,凝聚了很多像曾明寶一樣的兩岸農業融合“搭橋人”的智慧與汗水,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兩岸一家親”的深刻內涵,為促進兩岸農業融合與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小番茄有大學問歷時2年成功培育“軍營紅”
曾明寶,一位深耕大陸農業的台灣農人,被親切地稱為“阿寶”。2009年起,他便帶領台灣的農業團體參與海峽論壇。多年的考察,讓他認識到大陸農業發展的巨大潛力。2016年,他加入廈門百利種苗有限公司擔任技術總監。8年來,曾明寶不僅將番茄、絲瓜、茄子等優良蔬菜品種引入大陸,更帶來了先進的農業管理經驗和技術。
紮根同安搞農業,曾明寶最成功的傑作當屬培育出“軍營紅”小番茄。當年,面對軍營村並不理想的土壤條件,他創造性地引進台灣微生物菌肥改良土壤,並使用本地野生茄子作為砧木進行嫁接,經過2年不斷試驗與摸索,成功培育出了皮薄味足、汁水多且口感綿密的“軍營紅”小番茄。這款小番茄在2017年的金磚國家廈門會晤上大放異彩。
除了培育種苗外,曾明寶還不斷創新農業管理模式。他提出分片管理的理念,將農田劃分為多個區域,每個區域由專人負責,實現了精細化管理。此外,引入“中央廚房”式的種苗生産配送模式,確保種苗的品質和成活率。他還積極向同安當地村民輸出“養地”概念,倡導綠色生態農業。“就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樣,土地也需要一代代呵護,才能充滿生機活力!”曾明寶説。
“斜杠臺農”化身主播架起兩岸農業交流的橋梁
業餘時間,曾明寶“化身”一檔台灣電臺農業節目的主播,通過直播的方式,將自己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傳遞給台灣鄉親。每週5天,從不間斷,通過電波架起兩岸農業融合的交流紐帶和橋梁。“希望通過我的聲音,讓台灣鄉親們了解大陸的發展現狀,特別是農業的‘第一手’情況。”曾明寶説,他在節目中,會認真傾聽農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疑問,並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答疑解惑。同時,他也會把自己掌握的先進種植理念和技術傳授給農民朋友,幫助他們提高種植水準,增加經濟效益。“這種互動式的交流方式,不僅增強了兩岸農民間的友誼,也促進了農業技術的共享與進步。”曾明寶説。“電臺節目已有十幾萬台灣粉絲,不少臺農也因此來大陸開拓市場。”展望未來,曾明寶信心滿滿。他希望與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走出去”,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理念傳播到東南亞等更廣闊的地區,這不僅是他對個人夢想的追求,更是對兩岸農業融合發展、共同繁榮的堅定信念和美好願景的生動詮釋。
相關新聞
- 2024-12-24蘇州市臺聯成立四十週年紀念大會舉行
- 2024-12-23台灣青年:尋美川藏線是令人震撼和難忘的旅程
- 2024-12-23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座談會在成都舉辦
- 2024-12-23兩岸大灣區産業聯盟台北聯絡處成立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的主旨講話2025-05-13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標識2025-05-13
- 海協會四屆三次理事會會議在京召開2025-05-13
- 中方: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後更絕無可能2025-05-13
- 第3屆“彩雲之約”海外臺胞雲南行系列活動在昆明啟幕2025-05-13
- 祖國好,台灣才能好——兩岸學者談中國式現代化與台灣未來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