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兩岸家庭共迎端午話傳承

編輯:左妍冰|2024-06-03 12:11:29|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6月2日電 (曹丹)“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老師曾在課上用‘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向我們介紹端午節和詩人屈原的故事。”就讀于浙江杭州未來科技城海曙小學的臺胞許維珍説道。

 

6月1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當日,端午節前夕,民革浙江省委會在杭州組織了一場“‘粽’情端午·傳承非遺”交流體驗活動。50余名在浙臺胞及其子女、在浙臺青、民革黨員走進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館(下稱浙江非遺館),領略非遺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體驗端午香囊和手工盤扣製作,感受古人的智慧匠心。

 

之江大地以其獨特多元的地理資源和歷史悠久的人文環境孕育出數量眾多、類型有別、內涵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據浙江非遺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浙江省有9項非遺項目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2項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此外,有241項國家級非遺項目、996項省級非遺項目。

 

“今天唱戲曲的叔叔阿姨的音調特別好聽,他們的粧容與服飾也很特別!”就讀杭州星瀾小學的余米激動地説,未來,她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戲曲的表演技巧,體驗越劇的服飾。

 

欣賞越劇《梁祝》選段《十八相送》、用木版浮水印技藝製作版畫、體驗永康錫雕技藝、用東陽竹編技藝製作提籃……參訪團在浙江非遺館內當起了非遺“傳承人”,在體驗和互動中增強了對中華文化的尊重和認同。

 

“我主要從事青少年課外成長課程領域。浙江非遺館通過玩與學的融合,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讓孩子得以健康成長。”臺胞許惠如説,未來將開發更多非遺相關體驗課程,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種子。

 

在參訪後的分享交流環節,臺青王則淵和大家介紹了台灣地區在端午節期間的地域習俗。“台北的粽子比較像油飯,會蘸甜辣醬吃,台南的粽子會蘸醬油吃。”王則淵説。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環境和飲食風格都不盡相同,端午節的粽子或以辣味粽、甜味粽、鹹味粽的表現形式呈現,但表達的觀念都是相同的,即中華傳統節日的端午節要吃粽子。”民革浙江省委會專職副主委、一級巡視員劉凈非表示。

 

中華文明五千年來一脈相承、從未中斷,世代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發揮著積極作用。“兩岸同胞同根同源,青年一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希望大家攜手並肩,一齊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劉凈非説。(完)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