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體驗“春節”之美 這個館一次看過癮→
|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5-01-14 11:58:15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隨著中國“春節”申遺成功,蛇年春節“非遺味兒”更濃。目前,120余項與春節相關的非遺代表性項目齊聚中國非遺館,讓觀眾在傳統文化中感受“春節”之美。
步入中國非遺館,首先映入眼簾是一座集民間古建築技藝、傳統美術為一體的山西清徐彩門樓。作為國家級非遺,清徐彩門樓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黨委書記 王晨陽:在當地,彩扎門叫“鬧紅火”,預示著春節能夠紅紅火火。

進入彩門樓,寫春聯、印年畫、投壺等傳統年俗,讓濃濃的年味兒撲面而來,熱鬧的鄉村大舞臺、流光溢彩的花燈讓人目不暇接。其中來自浙江樂清的首飾龍,是館內單體最大的花燈,春節期間,當地百姓會抬著“首飾龍”遊街串巷,承載著為家家戶戶祈求平安的美好寓意。

整個首飾龍燈製作工藝複雜,集木工、油彩、紙扎、龍燈、刻紙等工藝于一體。依靠內部的木制齒輪裝置驅動,龍船能搖頭擺尾,船上幾百個形態各異的人偶也能動起來。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樂清首飾龍代表性傳承人 林順奎:首飾龍的長度將近六米,高度有四米五。一個搖板能掌握300多人全部動起來,動作完全不一樣。

由地方非遺傳承人製作,傳統與創新兼具的面花作品《龍鳳棗山》,用搓、揉、編等10多道工序結合製作而成,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觀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研究館員 常會學:面花主要反映了黃河沿線百姓的生産生活風貌,主要用於傳統節日,比如説春節。

北京市民 馬賽:每一個都很精美,我們想回家之後帶孩子也去做一下,讓小孩體驗一下我們中國傳統過年方式。

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燈彩、懷仁旺火等各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春節節俗,描繪出中國人慶祝新年的生動畫卷,展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雋永魅力。
相關新聞
- 2025-01-14感受中華文化魅力——埃塞俄比亞上萬人齊聚慶祝中國春節
- 2025-01-14中國駐美使館舉辦中美青年新春聯歡活動
- 2025-01-14期待值拉滿!京津冀聯合推出博物館裏過大年系列活動
新聞推薦
- 時政新聞眼丨一年之內再赴海南,習近平重點關注這件大事2025-11-07
-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今天開幕2025-11-07
- 台灣各界人士座談 呼籲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2025-11-07
- 2025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漳州平和縣舉行2025-11-07
- “歸家”App爆火,照見海峽兩岸民心所向2025-11-07
- 今日立冬,順祝冬安!2025-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