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叔“輪轉冰”

9日,黑龍江冰上訓練中心速滑館混合採訪區,燈光柔和。

 

印度人維什瓦拉傑·拉詹德拉辛·賈德賈站到記者面前。剛剛結束哈爾濱亞冬會男子5000米比賽,“賈大叔”頭上還有汗,“太累了”,他直言。

 

印度大叔“輪轉冰”

 

賈德賈39歲,是本屆亞冬會印度代表團年紀最大的選手,也是本屆亞冬會速滑賽場最年長者。他的長項是中長距離,將參加男子1500米、5000米等四個項目。

 

“賈大叔”身材瘦削,黑色絡腮鬍從耳際傾瀉,在下頜收成一道折線,如同地圖上恒河三角洲的銳利轉折;唇角幾根銀絲,就像泰戈爾詩中跳脫格律的音符——這個在冰場馳騁了17年的中年人,早就習慣生命中存在幾處不受控的破綻,比如允許自己在國際賽場墊背。

 

5000米比賽,“賈大叔”第一組外道出發,對手是自己的隊友,25歲的阿米提什·米什拉。

 

印度大叔“輪轉冰”

2月9日,賈德賈(左)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王楷焱 攝

 

一襲藍白色連體衣、藍色風鏡,“賈大叔”站上起跑線。槍響,大叔出發,鐘擺式滑行、背手滑行、外道內切,他始終馳騁在自己的節奏中。很快,隊友超越了他,3000米時,他已落後半圈。最終,“賈大叔”以7分47秒31的成績衝過終點,最終位列第14,而隊友則因犯規被取消了成績。

 

“賈大叔”曾是印度著名輪滑運動員,獲得過不少全國冠軍,在他運動的黃金年代,輪滑一直沒能進入奧運會,他決定“輪轉冰”,去實現代表印度參加冬奧會的夢想。

 

2008年,22歲的賈德賈觀看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轉播,各代表團高舉旗幟入場的畫面讓他難忘,“這是運動員一生中最大的榮耀,這一幕極大激勵了我”。

 

印度屬熱帶、亞熱帶地區,開展冰雪運動條件有限,為了能站上冬奧舞臺,“賈大叔”移居歐洲,先在丹麥學習計算機科學,又到瑞典學習滑冰,之後他前往荷蘭,師從維姆·紐文赫伊,開始接受專業培訓。

 

印度大叔“輪轉冰”

2月9日,賈德賈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王楷焱 攝

 

年復一年的枯燥訓練並沒有磨滅他的夢想,“我就想著每天提高一點點,這就是我的動力來源”。

 

在“賈大叔”的職業生涯中,共創造了65項印度國家紀錄,參加過超200場國際比賽。但命運總愛開玩笑,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前,他因背傷與冬奧擦肩,之後他沒有放棄,依然選擇繼續滑行,去為印度爭取榮譽。

 

“賈大叔”生在一個體育世家,父親曾是輪滑和直排輪速滑運動員,三獲全國冠軍;姑姑也曾參與直排輪速滑運動。如今他的兩個女兒也學會了滑冰,“她們經常看我比賽,也學會了滑冰”。

 

印度自1986年首屆亞冬會以來,從未缺席任何一屆亞冬會,只可惜至今還未獲得過獎牌。本屆亞冬會,印度派出了63位運動員參加8個分項、35個小項,目標仍然是“創造歷史”。

 

印度大叔“輪轉冰”

2月9日,賈德賈在比賽後。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回想上屆札幌亞冬會,我們的人數還很少,如今我們已經是一支非常大的隊伍了,這是一個偉大的轉變,我希望印度的孩子能受到我們的激勵。”“賈大叔”在印度開辦了滑冰學校,他説未來還會開更多連鎖校,讓印度小孩愛上滑冰。

 

看到沙特、柬埔寨等國首次參加亞冬會,他很興奮:“亞洲國家為了冰雪運動走到一起,這非常鼓舞人心。是時候思考印度冰雪運動的未來了。”

 

“賈大叔”特別提到了中國選手寧忠岩,“他作為中國代表團旗手出場,並代表運動員宣誓,我認為這是速滑選手的驕傲時刻。這些年中國冰雪運動發展很快,運動員進步神速,讓人振奮”。

 

在已完成的男子1500米、男子5000米兩個比賽中,他都是倒數,但他卻很滿意自己的成績,“我已經比2017年札幌亞冬會時好很多了”。

 

印度大叔“輪轉冰”

2月8日,賈德賈在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王楷焱 攝

 

“下屆亞冬會還能看到您麼?”記者問。

 

“讓我們走一步看一步吧。”大叔笑了。

 

也許年齡對“賈大叔”來説從來不是枷鎖,在時光的圍追堵截中,他早已完成了超越。

 

新華社哈爾濱電 記者岳冉冉、王夢、李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