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孫中山逝世百年 馬英九倡兩岸合作振興中華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5-03-08 10:56:2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社台北3月7日電 (記者 楊程晨)中山先生逝世一百週年紀念座談會7日在台北舉行。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在會上發言時説,兩岸雖社會制度不同,但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互助合作、振興中華。
馬英九表示,以“九二共識”作為互信基礎,兩岸可以推動交流合作。但2016年以來,因民進黨當局拒絕接受這一共同政治基礎,兩岸關係顯著倒退。長遠思考兩岸關係,雙方應攜手前行,用對話代替對抗,實現互利雙贏。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臺籍教師王文隆説,孫中山《實業計劃》中提出的許多願景今天都已在大陸實現。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受到過中山先生的指引,孫中山思想仍在兩岸社會發揮影響力。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主任、副教授倪仲俊表示,孫中山思想帶有強烈的反霸權、反殖民意涵。比較東西文明,孫中山提出其中差異在於“以德懷人”和“以力服人”,於是將流傳經久的儒家價值觀作為建構現代國家的秩序基礎。直至他去世前,即使中華民族未能恢復其世界地位,但孫中山始終認為“中國必將復興”。
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啟訥説,孫中山作為中國現代思想和行動先驅者的地位難以撼動。他本著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歷史和時代的高度為中國人的奮鬥指明瞭道路和方向。
參會的台灣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李建榮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彼時的中國被列強環伺,軍閥混戰導致社會動蕩不安。孫中山在1924年發表北上宣言,原本希望通過共商國是,對內謀求國家統一,對外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
李建榮提到,2008年至2016年,兩岸通過協商談判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其前提是雙方均承認體現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對話、往來有了政治基礎。“孫中山先生的主張對於當前兩岸關係仍具有啟示意義。”
1925年3月12日,北上不久的孫中山因病在北京逝世。中山先生逝世一百週年紀念座談會由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台灣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舉辦,1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併發言。(完)
相關新聞
- 2025-03-03孫中山先生逝世百年紀念特展在台北開幕
- 2025-02-21中國國民黨將舉辦紀念孫中山逝世百年系列活動
新聞推薦
- 今日,出征!一起為神二十航天員加油2025-04-24
- “台灣胃”→四川味!第六季“掌上蜀show·舌尖上的四川”兩岸新媒體創拍活動在蓉啟動2025-04-24
- 新“出差三人組”亮相!神二十乘組簡歷來了2025-04-23
- 港澳臺輿論:美國眾叛親離,中國按節奏應對關稅戰2025-04-23
- “蓉聚天府·築夢四川” 2025川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行2025-04-23
- 穩外貿穩外資 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增強市場主體信心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