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四方飯,做中國事” 香港各界熱議如何與國家同頻共振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5-03-10 16:58:44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國際金融中心始終是香港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在10日上午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集體採訪活動上,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北京社團總會會長施榮懷這句話擲地有聲。
“食四方飯,做中國事”,施榮懷説,香港與國家的命運與共,這不是一句空話,香港的未來在於與國家同頻共振。
在現場,施榮懷介紹,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的形成,得益於國家的改革開放,得益於國家的發展進步,回歸後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制度,為鞏固三個中心地位提供了制度保障。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鞏固提升三個中心地位的必由之路。
“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持續上升,在去年年底,已經回到世界第三位。”
“2024年,香港港口處理了超過1300萬個標準集裝箱,其中40%的轉口貨物來自內地,60%的貨物以內地為目的港。”
列數據,擺事實。香港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不容撼動。
全國兩會期間,強化內外聯通、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多個話題在香港各界引發熱議。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多名司長也結合全國兩會話題,在社交平臺發文談香港發展路徑。
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認為,香港要以更大的格局、更新的思維、更足的力度、更強的合力,在創新發展上發力破局,抓住新機遇、增添新動力、開創新局面,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也讓香港這顆國家的“掌上明珠”更加熠熠生輝。
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日發表網誌表示,香港要緊扣國家發展的方向與路徑,圍繞中央擘畫的未來工作重點,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循加速推動科技創新與應用創新、以創新模式讓市場釋放消費潛力、加強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三方面加速推進自身發展。
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指出,香港各項制度優勢的最大公因子就是國際化,故此加深國際合作交流十分必要。律政司將竭盡所能鞏固香港國際化、高水準、信譽好的法治環境。今年重中之重的任務,就是辦好國際調解院簽約儀式,完成國際調解院總部建設工程,令國際調解院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開始運作。
正如香港《大公報》的社論指出,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引領國家未來發展方向,也進一步明晰了香港的發展路徑,提振了香港社會對未來的信心。香港各界認真學習、深刻把握全國兩會精神,關鍵在於把握主題、抓住重點、“因制制宜”,發揮制度優勢,積極作為更有效推動香港加快實現由治及興。
中新網電 馬壯
新聞推薦
- 新“出差三人組”亮相!神二十乘組簡歷來了2025-04-23
- 港澳臺輿論:美國眾叛親離,中國按節奏應對關稅戰2025-04-23
- “蓉聚天府·築夢四川” 2025川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行2025-04-23
- 穩外貿穩外資 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增強市場主體信心2025-04-22
- 神二十發射在即 這次太空之旅還有一位神秘乘客2025-04-22
- “圈粉”全球客商 廣交會向世界“種草”中國“智”造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