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社評:今年又是一個看多中國的“信心年”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5-03-19 16:54:06 | 來源: 環球時報 |
“中國開年經濟活動的強勁表現出人意料”,《華爾街日報》在評價中國近期經濟數據時如是説。3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淩暉在發佈會上表示,前兩個月國民經濟起步平穩,新質生産力成長壯大。與此同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重磅落地,持續擴大內需的戰略也鼓舞著外資看多中國、做多中國的信心。
中國經濟的實際表現,從資本市場和外部預期的不斷升溫中可見一斑。首先是中國科技企業開年後在全球資本市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法國興業銀行將騰訊、阿裡巴巴、小米、中芯國際、比亞迪、京東和網易稱為中國科技企業“七巨人”。這7家企業今年的股票市值漲跌率,大幅超過了美國科技“七巨頭”。外界普遍認為,技術突破是撬動市場信心的關鍵支點。中國自主研發的DeepSeek人工智能系統在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帶動騰訊、阿裡巴巴等企業的AI業務估值提升。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發表以“看清中國,做多中國”為主題的文章,稱當下之中國經濟仍屬“少年”。外界越發相信,中國科技企業的突破性成績並非偶然,而是中國創新實力厚積薄發的集中展現。
消費市場的回暖則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多維活力。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個百分點。春節期間國內旅遊出行人次同比增長5.9%,旅遊服務平臺交易額增長超過20%。春節檔電影票房突破95億元,《哪吒之魔童鬧海》刷新多項紀錄,文化消費的爆髮式增長印證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隨著《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的出臺,一系列圍繞提振消費所採取的實際措施,將讓老百姓的消費底氣更足、預期更穩、信心更強。
外資企業的戰略佈局,則為觀察中國經濟提供了另一個重要視角。寶馬集團3月17日宣佈與華為達成合作協議,全力開發基於鴻蒙系統的智慧應用生態。這場橫跨歐亞大陸的“握手”,被業界稱為中國智慧汽車生態從跟隨者向規則制定者躍遷的重要里程碑。同一天,大眾集團與中國一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2026年推出“11款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新車型”,彰顯“在中國、為中國”的深度本土化戰略。此外,賽百味計劃未來20年在華開設4000家門店,星巴克中國區營收重啟增長,這些“洋品牌”加碼投資的實質,是用真金白銀對中國消費市場韌性投下信任票。
在這些經濟現象背後,一條清晰的發展邏輯貫穿始終。一方面,新質生産力正在重塑經濟增長的引擎。從工廠車間到研發實驗室,從傳統産業的改造到新興産業的培育,中國正在走出一條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發展新路。中國在科技創新引領下加速推動傳統産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不僅為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也為全球投資者和企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還因為,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的路,中國一直在走,而且越走越寬。在親身參與為中國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過程中,外資分享到“做多中國”的紅利。正如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貝瑞德日前在採訪中表示:“我們專為中國量身定制的新技術設置,將使我們的合資企業能夠更快、更有效地應對未來新客戶的需求和市場變化。”
當國際媒體聚焦于中國經濟開年的“超預期”表現時,其實更應該看到,14億多人口的超大市場依託,高效有為的政策部署,迎接八方資本的開放誠意,不斷顯現的長期創新活力,以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所激發的內生動力,才是中國式發展的底層邏輯。在全球經濟增長缺乏動能的當下,中國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這裡是投資的熱土,更是合作的舞臺。可以預見,今年又是一個外界看多中國、做多中國的“信心年”。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2025-03-28
- 丁薛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2025-03-28
- 博鰲傳遞亞洲引擎的強勁轟鳴聲2025-03-28
- 從匯豐全球投資峰會看“向新”投資趨勢2025-03-28
- 1089.6億元!中國科幻産業連續兩年破千億元2025-03-28
- 台灣各界痛批“綠色恐怖” 要求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懸崖勒馬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