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旗艦報告認為中國股市或延續回升勢頭 亞洲仍將充當世界經濟主引擎

在3月25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發佈旗艦報告——《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5年度報告》。報告認為,儘管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大,但亞洲仍將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預計2025年亞洲加權實際GDP增長率為4.5%,略高於2024年的4.4%。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政策顧問扎法爾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看好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的政策,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將為全球增長提供動力。“外國投資商、企業家紛紛表達他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很有信心,而且他們也承諾將來會繼續投資,跟中國進一步加強合作往來。”扎法爾説。

 

亞洲實際收入水準有望提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張宇燕在解讀報告時表示,預計2025年亞洲經濟佔全球的比重會不斷上升。“我們有理由對亞洲的增長,亞洲的未來保持信心。”

 

從就業和收入方面來看,亞洲總體呈現向好態勢。報告預計,2025年亞洲總體失業率為4.39%,低於全球4.96%的水準。地區收入狀況總體穩定。隨著經濟增速回升和通貨膨脹水準持續回落,預計2025年亞洲實際收入水準有望提升。

 

“從今年的報告可以看到,面對諸多挑戰,亞洲經濟體,特別是中國、東盟,繼續展現出強勁韌性和活力,在經濟增長、貨物與服務貿易、區域經濟一體化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也孕育著新的潛力和空間,成為穩定和支撐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和基石。”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張軍在發佈會上説。

 

中國仍是全球製造業中心

 

報告認為,亞洲仍是全球價值鏈的核心,中國仍然是全球製造業全球價值鏈的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林桂軍舉例説,2023年亞洲在全球中間品貿易的佔比為41.17%,遠超歐盟和北美的水準。

 

報告提出,全球貿易量最大的前22種中間品中半數産品對亞洲的依存度最高,特別是亞洲生産的電子元件超過全球該品類中間品貿易的七成,體現出亞洲在高技術含量中間品生産上已佔據絕對競爭優勢。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對亞洲主要經濟體之間中間品關稅下降起到了進一步的促進作用。2023年,在貿易量最大的22種中間品中,中國仍然有20種産品保持領先地位,在全球供應鏈上保持著顯著的競爭優勢。

 

此外,數字貿易和服務貿易是亞洲經貿的突出亮點。根據報告,2024年亞太地區零售電子商務增速達到8.4%;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約3690億美元,同比增長10.8%;東南亞電商行業商品交易總額達2630億美元,同比增長15%。亞洲主要經濟體已成為全球數字貿易的重要參與者,數字貿易規則制定在亞洲地區穩步推進。

 

金融市場將總體穩定

 

報告顯示,亞洲金融市場將在頻繁波動中總體穩定。預計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匯率總體保持穩定,而多數經濟體貨幣可能面臨貶值壓力。通脹下降以及許多經濟體持續寬鬆貨幣政策可能為經濟活動帶來溫和提振,亞洲主要經濟體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或將出現回落。此外,銀行業風險總體可控。

 

關於資本市場,報告提出,亞洲經濟體的政策連續性較好,經濟穩步復蘇,將為股市繼續反彈打下良好基礎。其中,中國股市或將延續回升勢頭,這主要得益於企業盈利復蘇、估值合理以及政策工具充足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支撐。高盛在2024年11月預測,2025年A股和港股預計有約13%至15%的潛在回報。國際評級機構明晟(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盈利增速將分別達到7%和10%。

 

(昝秀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