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工廠”到“創新實驗室”——在華跨國企業持續深耕中國市場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5-03-27 10:50:30 | 來源: 新華社 |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面臨諸多不穩定因素,中國經濟走勢備受關注,外資恰是觀察中國市場吸引力的生動窗口。
今年以來,眾多跨國企業負責人密集訪華,身影活躍在中國各大經貿論壇、工廠園區,引發外界關注。跨國企業在華有哪些新動向?他們眼中的中國市場究竟如何?一起來聽他們的聲音。
暖意融融 跨國企業高管密集訪華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在北京開幕(2025年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3月23日至24日,北京釣魚臺國賓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在此舉行。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參加完年會開幕式剛從會場出來,就被等候多時的中外記者團團圍住。“毫無疑問,中國市場是奔馳全球戰略的重要支柱,我們始終致力於在中國的長期投資。”他回應道。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中)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與嘉賓交流(2025年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如何?中國市場還有吸引力嗎?在這個每年全國兩會後舉辦的“國家級”論壇上,外界渴望獲得更多答案。
今年年會吸引了750多位外方代表參會,包括86家跨國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覆蓋金融保險、醫藥健康、能源礦産、食品消費等各行各業,首次參會的跨國企業數量創新高。
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多的背景下,眾多外企高管齊聚北京,以實際行動把握中國機遇,這本身就是答案。
“儘管當前面臨諸多挑戰和壓力,中國依然穩步向前。”雀巢集團首席執行官傅樂宏説,中國持續擴大內需市場、優化營商環境,我們始終堅信,這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展現強大韌性的經濟體,必將為全球投資者創造更多機遇。
3月22日,就在年會開幕前一天,禮來北京創新孵化器正式投入運營。“這是禮來首次將創新孵化器拓展至美國以外的地區。”禮來制藥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戴文睿説,中國加速擁抱技術革新,讓禮來看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吸引外資承壓前行,但一些高科技産業引資態勢良好。今年前2個月,電子商務服務業、生物藥品製造業、智慧消費設備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33.5%、22.9%和40.7%。
春意盎然、雙向奔赴,合作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
正在海南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同樣匯聚合作暖意。3月25日下午,聚焦“中國改革與經濟前瞻”的首場博鰲亞洲論壇高端對話會現場座無虛席,不少中外嘉賓凝神聆聽。
與會嘉賓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舉行的“高端對話:中國改革與經濟前瞻”活動上(2025年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紅霞 攝
連日來,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在北京遊景山公園,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訪問比亞迪深圳總部,高通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蒙訪問小米汽車工廠……這些跨國企業掌門人在社交媒體上頻繁“打卡”,拉近與中國消費者的距離,深入中國科技企業進行交流。
高層會晤、商務洽談、考察調研……今年以來,眾多跨國企業高管的訪華行程,釋放出攜手謀互利共贏的積極信號。
不久前,中國日本商會發佈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58%的會員企業將在今年增加或保持在華投資規模;中國美國商會發佈報告顯示,53%的受訪美資企業預計2025年將增加在華投資。
向“新”而行 創新驅動合作共贏
25億美元!未來5年,國際醫藥巨頭阿斯利康將繼續加碼中國,在北京亦莊設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與合作方在京成立合資企業並引入全球創新疫苗。這是繼上海後,該公司在中國建立的第二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
阿斯利康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表示:“阿斯利康致力於投資世界級的創新生態系統,而一些全球最出色的創新生態系統可以在中國找到。”
從“世界工廠”到“創新實驗室”,跨國企業在華投資戰略之變,折射中國市場前景可期。
法國達能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盛睿安表示,中國是創新高地,更是人才匯聚之地。“對達能而言,中國不僅是重要的市場,更代表著全球頂尖的創新生態。”
從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到博鰲亞洲論壇,這是越來越多跨國企業負責人的共同心聲:中國具有完備的産業體系、豐富的應用場景、超大規模的市場、數量龐大的人才隊伍,為國際産業科技創新提供了廣闊合作空間。
“人工智能+”行動連續兩年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給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留下深刻印象。他説:“寶馬正深化與中國科技領軍企業的戰略合作,深度融合雲端交互能力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個性化體驗,將車輛無縫對接中國的智慧城市基礎設施。”
寶馬i5純電動汽車在位於遼寧的大東工廠下線(2024年1月8日攝)。新華社發
“在中國我們打造了研産銷一體化的敏捷機制,包括研發、生産,以及1600家供應商和1100多家分銷商,快速響應中國用戶需求。”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長趙國華説。
從這些動向中,不難發現一個趨勢——不少有遠見的外企正借助中國的創新生態優勢,緊鑼密鼓在華增資擴産,推動自身生産能力和研發水準提質升級。
丹佛斯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方行健坦言,隨著中國持續轉向高品質發展,市場格局已發生顯著變化。“只有高度敏捷且具備強大適應能力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持續開放 共享未來發展新機遇
工作人員在天津鵬瑞利醫院檢查醫療設備(2024年1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位於天津市西青區的天津鵬瑞利醫院,由新加坡鵬瑞利集團投資建設,總投資額約10億元人民幣。
這是中國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上個月正式開診。
隨著製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清零”,中國擴大開放重點拓展至電信、醫療、教育等服務業領域,以制度型開放鍛造吸引外資的“強磁場”。
這是2024年11月8日在第七屆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拍攝的輝瑞展臺。新華社記者 辛悅衛 攝
今天的中國,消費市場熱點紛呈,科技突破不斷涌現,綠色經濟蔚然成風。“DeepSeek”“以舊換新”“體重管理”這些熱詞也被跨國企業負責人津津樂道。
在奧的斯全球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朱蒂看來,奧的斯的電梯産品和服務契合中國大規模設備更新和城市更新政策,中國正在釋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健康中國戰略,為企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安利全球首席執行官邁克爾·尼爾森説,安利現已啟動為期5年、金額達21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計劃,覆蓋在中國的運營全鏈條。
當前,全球産業鏈重構與中國加快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碰撞出新的機遇,中外企業攜手開放合作,將更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搶佔市場先機。
近日,河鋼集團與力拓集團鋼鐵行業價值鏈脫碳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石道成表示,中國綠色轉型正成為新的增長動力,特別是在鋁、銅和電池材料等領域帶來重要機遇。
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認為,儘管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但跨國企業不能錯失潛在的大規模市場份額。“在這裡,跨國企業可以接觸最新的技術和應用、落地創新理念,並推廣至全球。”
外媒評價,中國系統謀劃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將制約外商來華投資的難點、堵點進一步轉化為吸引投資的動因、利好,展現出中國政府大力吸引外資的信心和決心。
“我相信,只有並肩同行,才能化挑戰為機遇;只有並肩同行,才能創造共同繁榮、更加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西門子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博樂仁説。
論壇外方主席、西門子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博樂仁(左)與嘉賓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交流(2025年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文字記者:謝希瑤、成欣、唐詩凝
海報設計:趙丹陽
統籌:鬱瓊源、金地、林革、郜新鑫、陳倩
相關新聞
- 2024-01-08乘春自有期——跨國企業看中國市場潛力、魅力、魔力
- 2023-04-11普華永道報告:大多數外企選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
- 2023-04-11跨國企業看好中國消費市場和潛力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2025-03-28
- 丁薛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開幕式併發表主旨演講2025-03-28
- 博鰲傳遞亞洲引擎的強勁轟鳴聲2025-03-28
- 從匯豐全球投資峰會看“向新”投資趨勢2025-03-28
- 1089.6億元!中國科幻産業連續兩年破千億元2025-03-28
- 台灣各界痛批“綠色恐怖” 要求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懸崖勒馬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