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丨從展廳到心間:一場關於國家安全的沉浸式體驗

在香港歷史博物館,一枚“發光盾牌”矗立在新設的專題展覽入口處,成為引人注目的打卡點。

 

香港故事丨從展廳到心間:一場關於國家安全的沉浸式體驗

人們在香港國家安全展覽廳參觀(2025年3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主體的盾牌形狀以香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徽標為參考,代表保護與安全;底座環繞了一圈維港兩岸的城市天際線,展示香港的繁榮與活力;深淺不一的線條組成層疊結構,在燈光照射下呈現出立體透視效果,體現總體國家安全觀不斷走深走實的理念。

 

這枚“發光盾牌”直觀詮釋了展覽的主題——國家安全。

 

這是為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設的專題展覽,3月18日正式開幕。專題展覽所屬的香港國家安全展覽廳,是香港首個實體國家安全教育基地,自去年8月開放以來便備受關注。展覽廳面積逾1100平方米,以互動、沉浸的方式呈現,是兼具教育性與體驗感的愛國主義教育平臺。

 

香港故事丨從展廳到心間:一場關於國家安全的沉浸式體驗

學生在香港國家安全展覽廳參觀(2024年10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布展背後:一物一畫皆用心

 

穿過狹長的通道,一面巨大的五星紅旗赫然映入眼簾。展覽廳負責人張建光介紹,這是2020年6月30日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當天,在天安門廣場高高飄揚的那面國旗。為這面意義非凡的國旗,張建光特意前往北京,在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把國旗運往香港。

 

香港故事丨從展廳到心間:一場關於國家安全的沉浸式體驗

香港國家安全展覽廳負責人張建光接受記者採訪(2024年10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這面國旗不僅象徵著國家的團結與力量,更代表著香港與祖國的緊密聯繫。”張建光動情地説。

 

國旗旁邊是一幅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贈送的《開國大典》油畫複製品。油畫生動再現了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輝煌時刻。

 

“這幅油畫尺寸為4米×2.3米,是首次有同樣大小的官方複製本在內地以外的地方展出。”現場導賞員為觀眾介紹。人們駐足端詳、拍照留念,感受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

 

展覽廳在色彩運用上也頗費心思:象徵祖國的紅色被用於“祖國與香港”展區;象徵安定的深藍色則用於“國安立法 長治久安”展區;象徵活力的橙色用於“國安齊參與”展區……“這些色彩搭配增強了展覽的視覺衝擊力。”展覽廳秘書處工作人員徐家亮説,希望以這種方式幫助參觀者了解國家安全的多重意義。

 

香港故事丨從展廳到心間:一場關於國家安全的沉浸式體驗

人們在香港國家安全展覽廳參觀(2025年3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展廳內高達6米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模型,則是展覽中最具“挑戰性”的展品——因尺寸巨大,不得不調動起重機及十多位工人協同搬運。

 

“火箭是一體的,無法拆卸或拐彎,運輸和入場過程一度讓我們頭疼。”張建光回憶,最終在精密計算與團隊努力下,這件“巨無霸”從停車場被搬運至展區,成為全場焦點之一。

 

互動體驗:讓國家安全“看得見、摸得著”

 

觀影廳裏,一群戴著3D眼鏡的孩子們沉浸在影片中。當螢幕出現驚險場景時,有的孩子本能地向後閃躲;當畫面切換至我軍艦艇破浪前行時,小觀眾們紛紛伸出手臂;當可愛的熊貓“登場”時,孩子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孩子們的反應最真實也最可愛。”退休教師李美嫦是展覽廳的義務導賞員,帶領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們參觀令她樂在其中。“他們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國家安全’的含義,但通過沉浸式的體驗,會對祖國的歷史和安全有初步認知。”她相信這顆種子能在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

 

香港故事丨從展廳到心間:一場關於國家安全的沉浸式體驗

人們在香港國家安全展覽廳參觀(2024年10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對於香港中文大學二年級學生曾梓軒來説,選擇成為導賞員是因為2019年發生的“黑暴”事件讓他痛心。“當時很多青年被錯誤觀念影響,對國家安全産生誤解。我希望通過講解,把正確的信息傳遞出去。”他説,這份義務工作讓自己找到了使命感。

 

“香港的繁榮穩定離不開國家安全,市民對國家安全應當有清晰的理解,這個展覽廳的設立十分重要。”來自香港入境處的導賞員余方華認為,香港紀律部隊在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她選擇成為導賞員,就是希望向更多人傳遞這個信息。

 

50萬人次見證:維護國家安全成為自覺行動

 

展覽廳開放至今不過7個多月,已吸引超過50萬人次參觀,遠超最初設定的10萬人次年度目標。去年10月,展覽廳特意舉辦儀式,慶祝參觀人次突破10萬。當天,聖公會基德小學校長霍燕玲帶領百餘名學生參觀,成為展覽廳的“里程碑見證者”。

 

香港故事丨從展廳到心間:一場關於國家安全的沉浸式體驗

人們在香港國家安全展覽廳參觀(2024年10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國家安全教育需要從小抓起,這次參觀不僅讓學生們拓寬視野,更讓他們對國家安全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霍燕玲説,學生們對展覽中的國旗、歷史圖片以及航天展品都表現出極大興趣,不少學生還表示希望帶家人再來一次。

 

六年級的袁同學對展覽中的電影短片印象深刻。“影片裏回顧了祖國遭受侵略的慘痛歷史,看完以後,我更明白國家安全和我們每個人的關係。”袁同學還表示,長大後想當警察,維護國家安全、守護市民安寧。

 

香港故事丨從展廳到心間:一場關於國家安全的沉浸式體驗

人們在香港國家安全展覽廳參觀(2025年3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展覽廳不僅是參觀場所,更是提升社會共識的重要平臺。荃灣關愛隊隊員張平參觀後説:“國家安全是我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經歷了2019年的事件後,我們更能體會到國家安全的現實意義。”他認為,維護國家安全關乎社會穩定,是每個市民的責任。

 

未來,展覽廳還將持續優化和擴容,讓每位走進這裡的觀眾都有新的收穫。“每一次的參觀、每一次的思考,都是對國家安全認知的深化。”張建光説,“唯有將國家安全意識內化於心、外化于行,才能確保香港和祖國在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中,始終穩步前行。”

 

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孟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