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丨清明共祭軒轅黃帝 兩岸血脈相連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5-04-05 16:09:45 | 來源: 新華社 |
3月31日拍攝的乙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現場。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中華民族有著慎終追遠的優良傳統。清明時節,海峽兩岸多地舉行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展現兩岸中國人對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共同追思與尊崇,也彰顯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河南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鼓聲未歇,千里之外的台灣桃園黃帝雷藏寺鼓樂莊嚴響起,陜西黃陵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又接續鳴鐘。一場場跨越海峽的祭奠,不僅是傳統儀式的賡續,更是文化同根的見證,深刻詮釋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兩岸中華兒女血脈相連從未改變。
3月31日,演員在乙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三月三,拜軒轅。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兩岸各界同胞共同祭拜軒轅黃帝具有悠久的傳統。80年前,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寶島重回祖國懷抱。次年9月,台灣各界知名人士自發組成“台灣光復致敬團”,赴祖國大陸祭拜黃帝陵。上世紀80年代以來,眾多台灣同胞不斷跨越海峽,來到陜西黃陵和河南新鄭等地拜祭黃帝,表達崇敬與追思。如今,島內約有20座黃帝廟,每年自發的祭典承續不斷、香火不絕。歷史需要傳承,文化需要接棒,血緣需要延續。兩岸同胞共同祭拜軒轅黃帝,彰顯血脈同源、文化同根,成為增進同胞感情、增強民族認同的重要紐帶。
令人痛心的是,2016年民進黨上臺以來,為淡化、消滅台灣同胞的中華民族認同,不斷推進“去中國化”,動作之一就是取消島內清明遙祭黃帝陵的重要活動。近期,賴清德當局持續鼓噪“台獨”分裂言論,變本加厲禁限兩岸交流,恐嚇打壓島內堅持中華民族立場的人士,企圖進一步切斷兩岸文化和血緣聯結。然而,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是抹不去的,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繫是割不斷的,兩岸中國人的認同根基是動搖不了的。任何企圖“去中國化”、製造認同斷裂的政治操弄,終究是徒勞的。
3月31日,乙巳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在台灣桃園市黃帝雷藏寺舉行。新華社記者 劉斐 攝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早已深深刻在廣大台灣同胞的骨子裏,成為不可磨滅的基因。正因如此,賴清德之流才極為懼怕台灣同胞對自身中華文化根源的認同,才會千方百計地篡改歷史、割裂文化。這些數典忘祖的悖逆者終會成為歷史的沉渣。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文化的偉大力量生生不息,正如陜西黃陵的千年古柏經歷歲月風雨依舊青綠常在。
清明時節,春風送暖,萬物生長。共祭軒轅黃帝,廣大兩岸同胞表達著對共同祖先的緬懷,更展現著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堅守與傳承。兩岸同胞在文化和血脈認同上的心靈契合,終將化作推動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磅薄動力。
新華社北京電 記者王承昊
新聞推薦
- 商務部回應美方宣佈對等關稅: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2025-04-03
- 泉金“小三通”客運碼頭首設族譜對接尋根諮詢服務2025-04-03
- 進逼!懾封!毀癱!鎖控!“台獨”作妖引天火2025-04-03
- 千年歌圩唱“潮音”——從“廣西三月三”看傳統節慶激發新活力2025-04-03
- 廈門湖裏:台灣人才工作者“鬥陣”來培訓,人才引育技能UPUP!2025-04-03
- 東部戰區發佈軍事行動主題海報《毀癱》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