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大陸的發展是台灣的機遇而非威脅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5-05-12 11:49:20 | 來源: 中新社 |
中新社上海5月11日電 (張楊彬)近來,民進黨政客不斷炒作“大陸威脅”,煽動“反中仇中”,在島內不斷升級政治高壓。10日至11日在上海舉行的2025年兩岸關係研討會上,多位學者表示,大陸的發展進步是台灣的機遇而非威脅,中國式現代化將為解決台灣問題創造更好的條件。
台灣統一聯盟黨榮譽主席戚嘉林表示,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為救亡圖存開展洋務運動。在沈葆楨、丁日昌、劉銘傳等洋務派大臣的籌劃和推動下,台灣的軍事、鐵路、郵政等事業都取得顯著進步。中國在1887年自主修建的首條跨海峽海底電纜,就是聯通台灣與福建。“可以想見,當時大陸的現代化成果惠及了台灣,為台灣的現代化發展奠定基礎。”
“大陸改革開放後,臺商臺企在大陸經濟發展中扮演了積極角色,作出巨大貢獻。”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説,1993年,有“台灣科技教父”之稱的李國鼎應邀回到大陸,他以多種方式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參與台灣經濟建設的心得和建議,用行動支持大陸的現代化。30年多來,為大陸發展助力的台灣商界、學界等各界人士不勝枚舉。
“毋庸諱言,從歷史角度看,兩岸現代化的路徑是存在差異的。”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受訪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相容並包、獨立自主的,是不受制于西方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建立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不僅是當代的現代化,還指向未來,這對解決台灣社會發展問題具有指引作用。”
劉相平指出,近年台灣受美國脅迫,半導體産業支柱臺積電不斷加大赴美投資,核心技術加速外流,優勢産業被逐漸掏空。“被他國盤剝、奴役的現代化,不可能是真正的現代化。”劉相平説,大陸從未將台灣同胞視為攫取利益的對象,台灣依附於西方國家不會有出路,台灣前途在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們要思考,台灣未來該走哪條路?”台灣輔仁大學教授汪誕平説,儘管兩岸關係形勢險峻,但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台灣應該把大陸當家人而不是當敵人,共同參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兩岸共享發展成果。
廈門大學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指出,當前兩岸關係面臨著諸多挑戰,但根本的認知問題不容忽視。“中國式現代化是統籌兼顧的,兩岸應該把彼此視為財富和資産。”他指出,應關注兩岸共同事務合作治理的實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完)
相關新聞
- 2025-05-102025年兩岸關係研討會在上海開幕
- 2025-05-09旅博會雙展同慶 兩岸旅遊業界共同期待開啟新篇章
- 2025-05-09《艾在歸途》,讓親情跨越時空——兩岸尋親尋根公益紀實片研討交流活動在福州舉行
- 2025-05-09京鷺臺青年創新創業科創基地在廈門湖裏揭牌成立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的主旨講話2025-05-13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標識2025-05-13
- 海協會四屆三次理事會會議在京召開2025-05-13
- 中方: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後更絕無可能2025-05-13
- 第3屆“彩雲之約”海外臺胞雲南行系列活動在昆明啟幕2025-05-13
- 祖國好,台灣才能好——兩岸學者談中國式現代化與台灣未來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