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近一段時間,中國前4個月各經濟區域外貿數據出爐,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區域依託各地産業優勢和區位特點,外貿成績各展所長。

 

今年前4個月,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進出口2.85萬億元,增長5.4%,佔廣東整體進出口總值的96.4%,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進出口增速加快,廣東外貿“穩定器”作用明顯。

 

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進出口增速加快

 

在深圳,一家智慧家電企業憑藉自研自産的高速無刷電機等核心技術,打破國際品牌的技術壟斷,將原本3000元以上的高端吹風機價格帶至百元級,實現了高端産品的全民普及,在國內市場連續兩年蟬聯吹風機品類銷量與銷售額雙料冠軍。而在國際市場,目前全球累計銷量已突破1600萬台,覆蓋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馬來西亞市場為例,今年以來市場份額已增長到18.5%,居同類商品之首。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外貿企業負責人 葉洪新:今年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了39%。我們始終相信,真正的國貨之光肯定是用硬核技術解決用戶痛點。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深圳海關所屬同樂海關副關長 張善彪:近年來,自主品牌出海已成為外貿發展的新亮點,同時利用跨境電商、海外社交媒體等多元化傳播渠道,進一步拓展品牌國際市場。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企業持續的技術創新不斷提升品牌國際競爭力。據深圳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粵港澳大灣區自主品牌産品出口4113.3億元,增長14.1%,佔比提升2.4個百分點至22.9%。其中,電腦及其零部件、電工器材、家用電器、醫療儀器及器械等主要出口商品分別增長11.3%、31.9%、4.4%、16.1%。

 

“智造”賦能 共繪流域發展新圖景

 

今年前4個月,長江經濟帶11省市外貿進出口值6.54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5.3%,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46.2%。

 

特別是在高新技術進出口方面,長江經濟帶表現突出,今年前4個月,11省市進出口總值1.81萬億元,同比增長6.4%,佔全國高新技術産品進出口47.5%。

 

在江蘇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這家光電企業研發的“超性能彩色電子紙”産品已鎖定全球95%市場份額,成為亞馬遜、索尼、華為等頭部企業的核心供應商,一季度實現外貿出口超3億元。而這家電子標簽生産企業“平均一週就能研發一個新産品”,以“新”為“帆”加速出海,今年以來出貨量持續飆升,目前已擁有全球電子標簽市場30%的份額。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張烽:前4個月,揚州經開區完成進出口額超91.05億元,同比增長27.3%。同時我們加速從“外向依賴”向“內外協同”轉型。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在橫貫東西的長江經濟帶上,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正在深度融合。近日,在江蘇常州武進綜合保稅區門口,幾輛滿載電子産品的貨車快速駛出綜保區,運往重慶、武漢、上海等長江經濟帶沿岸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外貿企業負責人 陳文輝:我們出區的這批電子産品主要是滿足長江經濟帶沿岸城市客戶的研發、測試需求而定制生産的,共需分20批次發貨,採用海關“分送集報”模式可以“批次進出、集中申報”,只要集中報關一次即可。今年前4個月,我們採用“分送集報”模式申報出區貨物5105票,綜合節約成本超130萬元。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企業依託綜合保稅區優惠政策打造産業鏈合作新範本,而海關等部門持續推出便利化措施讓長江經濟帶沿岸城市合作更加高效。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常州海關駐武進辦事處主任 張愛芳:實現企業自主申報通關,進一步落實AEO高級認證企業出區分送集報免擔保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統計數據顯示,江蘇省外貿進出口1.85萬億元,同比增長5.7%,佔長江經濟帶外貿總值的28.3%,位列長江經濟帶首位。

 

黃河流域9省區進出口增長強勁

 

今年前4個月,黃河流域9省區進出口2.05萬億元,同比增長8.8%。

 

以流域內的外貿大省山東為例,出口方面,今年前4個月,農産品出口530.7億元,再創新高,並且繼續保持農産品出口全國第一的位置。並且,山東不僅有農産品,多個地市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産業集群,從海工裝備、工程機械到智慧家電、運動器材等,堅實的製造業基礎推動進出口持續增長。

 

山東威海的釣具早已蜚聲海外,這裡聚集了近5000家釣具生産及貿易企業,包攬了全球六成魚竿市場份額。在這家規模較大的生産企業裏,碳纖維魚竿從自動流水線魚貫而下,即將發往歐洲市場。今年以來,企業出口額達2.1億元,同比增長27%。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外貿企業負責人 周浩:新型工藝生産的釣魚竿具有出色的韌性和強度,能夠承受較大的拉力,能很好滿足國際市場需求。

 

隨著出口的不斷增長,又促使企業將産業鏈向上下游延伸,目前這裡已形成了包括釣魚竿、魚線輪、導環、魚餌等與垂釣相關的全産業鏈集群。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青島海關所屬威海海關企業管理科副科長 王超:威海漁具規模化、專業化的産業集群讓企業“出海”的勇氣更足。今年1—4月,威海市釣具企業共出口釣具産品13.8億元,同比增長19.6%。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威海市釣具行業協會會長單位負責人蘇屹:現有700余家企業已在海外佈局産業鏈,品質過硬、科技含量高、性價比優越,是我們企業走出去的“名片”。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在山東西部的濟寧市,記者在一家推土機企業的“礦山魔方”數字可視化平臺上看到,針對遠在海外的一處露天礦山,“智慧管家”通過5G網絡實時回傳礦石數據,讓遠在濟寧的工程師們可以同步調整設備參數,使推土機群的作業精度始終維持在98%以上。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外貿企業負責人 姜雨田:這種“雲端指揮+地面執行”的作業模式,讓礦山開採可以減少柴油消耗35%、降低人力成本40%。作為高端製造業,這不僅為礦山開採提供了可定制的一體化施工解決方案,也帶動了礦山開採領域的綠色智慧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企業近年來連續開發出多款5G遠程工程機械,更帶動魯南地區近300家工程機械零部件配套企業集聚成鏈。

 

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前4個月外貿成績亮眼

 

濟寧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 周曉:1—4月,山東省出口工程機械及其零配件約191.9億元,同比增長超18%。

 

海關統計顯示,前4個月黃河流域增速高出全國6.4個百分點,表現不俗,除了外貿大省山東、四川的貢獻,還得益於流域內其他幾省的高速增長,比如青海、甘肅、河南三省進出口增速分別達到69.9%、44.8%、29.5%。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