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希望歐方真正樹立更加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奉行更加積極務實的對華政策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5-07-09 17:02:09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7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對於近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就中歐關係發表講話,毛寧回應指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歐方領導人在講話中積極評價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綠色發展、脫貧成就,我們對此予以肯定。我想重申,中國的發展是歐盟的機遇而不是挑戰。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穩定力量、最可預期的確定因素,希望歐盟也可以成為中方可信任、可預期的合作夥伴。
關於歐方的一些經貿關切,我想指出,中歐經貿體量巨大,合作過程中出現一些分歧摩擦在所難免。建交50年來,中歐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在每一天貿易額相當於建交時全年的貿易量。希望歐方用更加全面、客觀和積極的態度看待雙方經貿關係,不能只誇大分歧、不談合作,而是應通過雙向開放促推中歐經貿向上向前平衡發展,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貿易摩擦,避免把具體問題擴大化、將經貿問題泛安全化。
中歐貿易現狀是宏觀經濟環境、國際貿易條件和雙方産業結構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簡單地歸責給某一方。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不能強買強賣。中方願意擴大自歐進口適銷對路的優質産品,希望歐盟放寬高技術産品對華出口限制。歐盟公共採購市場遠非歐方聲稱的那樣公平開放,實際上存在不少隱性壁壘,很多國家也曾公開批評歐盟大型採購項目偏向歐洲企業。中國的補貼政策完全符合世貿組織規則,公開透明。補貼並非中國獨有,歐方不能在補貼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至2030年間,歐盟將提供超過1.44萬億歐元的各類補貼,截至去年底已實際發放超過3000億歐元。衡量是否産能過剩,不能單純以産量和出口量作為標準。否則歐洲的空客飛機和德國的汽車豈不都是産能過剩?
今年是中歐建交50週年,是雙方關係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年份。希望歐方真正樹立更加客觀理性的對華認知,奉行更加積極務實的對華政策。希望歐方認識到,當下需要再平衡的是歐方的心態,而不是中歐經貿關係。當前動蕩形勢下,希望歐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加強互利合作,妥處分歧摩擦,推動中歐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總臺央視記者 趙晶)
新聞推薦
- 蔡奇出席全球文明對話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併發表主旨講話2025-07-11
- 王毅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2025-07-11
- 文明互鑒·藝術交融!慶祝中意建交55週年藝術特展綻放中意文明對話之光2025-07-11
- 海峽兩岸音樂交流季在廈門啟幕2025-07-12
- 中國腦圖譜研究系列成果集中發佈 珍貴數據供國內外學者研究2025-07-11
- 第十九屆湖北·武漢台灣周活動成果豐碩2025-07-11